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隋炀帝艳史观后感集锦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隋炀帝艳史观后感集锦90条



从明代始,已有颇多文人学者对通俗小说的批评,主要形式有评点和序跋文。但是,这些通俗小说中的大量插图,却没有引起文人学者的足够重视。这也许是由于插图的文化身份——它位于雅与俗、艺术与实用的模糊境界上。这可能造成了明清文人学者对于小说插图的轻视与忽略。
不过,在有些插图本小说的凡例或识语中,却出现了有关插图的批评,涉及到插图的审美价值、效用性和玩赏方式等。由此可知,在明清时期,小说插图还是引起了文人学者一定程度的注意的。小说版本卷首的凡例与识语一般用来介绍出版目的和书籍体系,是广告意识比较浓厚的文章,主要出自出版业者之手。通过这些短短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明清时期书坊版刻插图本小说的目的和当时读书阶层对于插图本的玩赏方式。
插图本小说凡例与识语所反映的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像对文字的补助作用,另一方面是插图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玩赏功能。
一、插图的导读功能与效用
万历十九年金陵仁寿堂周曰校刊本《三国演义》的封面识语说:“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可见,插图的地位与圈点、音注、释义等文字补助要素的地位是同等的,书籍中增加插图的目的是为阅读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提供解释。这就是说,插图具有导读功能。
建安双峰堂余象斗的识语也表明了同样的情况。万历二十二年建安双峰堂刊本《忠义水浒传评林》识语说:“《水浒》书坊间梓者纷纷,偏像者十余副,全像者只一家。前像版字中差讹,其板像旧唯三槐堂一幅,省诗去词,不便观诵。今双峰堂余子,改正增评。有不便观览者芟之,有漏者删之,内有失韵诗词,欲削之恐观者言其省陋,皆记上层。前后廿余卷,一画一句,并无差错。士子买者,可认双峰堂为记。”这里强调本书与其它书坊插图本的差异:有“全像”的,图像的“上层”还有诗词,“一画一句,并无差错”,让读者便于“观诵”。万历三十四年刊本《列国志传》识语也说:“《列国》一书,乃先族叔翁余邵鱼按鉴演义纂集。唯板一付,重刊数行,其板蒙旧。象斗校正重刻全像批评,以便海内君子一览。买者须认双峰堂为记。”同样强调“全像”的绘刻,且“全像”与“批评”并列,可知两者的功能也是一样的,即所谓“以便海内君子一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