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今天,我在家看《等着我》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在节目里,我看到了节目组的人在帮那些丢失亲人找到想要找的亲人,让彼此牵挂的亲人能够重逢。
今天我看到的是三个孩子,大孩子得了白血病,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共同来到节目组找寻他们的妈妈和哥哥。
这一家人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出去打工想改变一家的生活,结果一去四五年不回家,大儿子因为母亲的离开不回家,而出去找寻母亲,也一年多没回家了,三个儿子寄养在大伯家里,现在其中一个儿子因为得了白血病,需要双胞胎哥哥回来帮助治病,所以他们来到了节目组,他们向观众表达了自己失去两个亲人后的悲伤心情,看到一个个失去父爱、母爱还有兄长之爱的孤苦的孩子,怎么能不让人心酸落泪。
主持人让那个得了白血病的儿子坐到了台上,他手里拿了一卷纸,当主持人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奖状,是三个孩子表现好学校发的奖状。他们三个孩子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很懂事,很努力,学习都很优秀。主持人忍不住留下了眼泪,下面一评委看到这里,毅然决定资助他们两万块钱,这些行为真是让人感动,家里看电视的女儿和我不由地擦起了眼泪。
更让人感动的是,两个小一点儿的孩子说他们想找哥哥,让出去的哥哥回来救他们的另一个哥哥,而他的哥哥呢,却这样说:“主持人,我有个请求,我想找我妈妈,因为我得病了,我怕自己出事以后,我的两个弟妹没人照顾,找回妈妈后我就可以放心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在病情与责任面前,他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当兄长应该担当的责任。他的行为真让人感动。
为爱坚守,为缘寻找,当主持人说完这话,我看到门打开了,他的哥哥激动地跑了出来了,跪在三个弟妹跟前哭了,他说对不起他们,是呀,虽然一家团聚了,让人感动,但作为大哥哥,你怎么有去找母亲而一年多不回家呢?我觉得作为这么大离开家的孩子,是能够主动找回家的,不回家的"理由,我真的不是太清楚,现在看到他们抱着哭在一起,说明哥哥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自责了,多么懂事的孩子。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当门再一次打开时,里面出现了四个孩子的妈妈,他们激动得上去抱住妈妈失声痛哭,他们用言语恳求着妈妈:”妈妈、哥哥你们别走了,我们的大伯年纪大了,不能照顾我们了,晚上我们几个在屋里十分想念你们,尤其是下雨时,屋子漏,我们几个躲在墙角,一响雷,我们就怕,我们就哭。“听到这里,下面的观众都哭了,三个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呀,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困难。他们是多么坚强呀,在没有母亲、父亲、哥哥的照顾下他们是多么地……。而这为母亲呢,我真得无话可说,她一直说他是没有办法回来,虽然主持人没有追问为什么不回家,但我还是有点儿恨他,作为母亲,他不该丢下一大家子一个人出去不回来,挣钱可以,但是你的孩子呢,你怎么能让别人养呢?你怎么还能让无助的孩子找你呢,你这么大,你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等着我》这个节目真好,每次看我都哭,我为其中不幸的感到悲伤,又为节目组人帮他们找到亲人感到安慰,更为那些志愿寻亲团的人感到钦佩。也为一家家团圆时感到幸福。
央视《等着我》寻亲栏目是我爱看的电视节目之一,七月曾直播了一期抗战老兵专场,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觉得可喜可贺。喜的是党、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贺的是今年是我国抗战70周年,天安门前有大阅兵仪式。
望着精神抖擞、佩戴军功章而又白发苍苍的老兵,记忆中那颗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红色五角星渐渐向我靠近,越来越红,越来越亮。
慢慢地,慈祥的老姨由远而近,来到了我的面前。
老姨姊妹三人,是外婆的唯一姐姐,住在邻村。我记事时她已是一位满头银发、白净而清瘦的小老太太了。
小时候每逢春节,妈妈便择日让我和大弟去给老姨拜年。记得一进窑门,门右边的土炕上会有一位穿着深蓝对襟布衫、盘腿、正抽着旱烟而坐的老太太,那便是我们的老姨。只见她头顶一方白底浅蓝边竖道手帕,两只三寸金莲分别交叉,压在两大腿下方,白底朝里,黑帮朝外。她的腰杆直直的、端端地,八寸长的铜色烟杆泛着明亮亮的光泽,一匝长的黑色皮烟袋吊在烟杆下有节奏地来回晃动着,烟嘴里的火星随着“吧嗒、吧嗒”的吮吸声音一明一暗,很有特点,我们知道那是她春节固有的姿势。见我们进来,老姨笑眯眯地吩咐表叔接物倒水、生火做饭,不一会连着炕的灶台上便升起了滚滚白气,窑洞里更暖和了。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老姨一生共养育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参加了游击队,当了解放军,属彭德怀部下,后来都战死杀场,留有彭老总手谕签名,只是连尸首也未见,年纪轻轻的,还没来得及成家。老姨从未说过这些,是母亲悄悄告诉我的,说听人讲好像在我们村北山背后的一个叫做百子桥一带。
老姨不识字,却很有见识,不然怎会送两个儿子去前线打仗?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心底开始对她有了几分敬意。
大概怕老姨伤心,谁也不敢问她关于那两个不在人世的儿子的一些事情。
老姨没有女儿,因此我那时暑假里常去她家玩。
老姨家的院子呈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总是打扫得白白的、光光的。我见她经常坐在院子角落的玉米仓处长久的沉默时,我会跑过去问她好奇的一些问题:为啥只有她家的窑墙上方才贴着“烈军烈属”“光荣家庭”的牌匾?为啥她的孙子都听她的话?老姨便像换了个人似的话多了起来,眉宇间即刻透出几分英气,挺神气地道出答案来。至此,我才明白,老姨家墙上的那一尺长的两块黄底红字牌匾为啥常年挂着,而且分外鲜亮醒目。
八十年代的我国农村还比较贫穷,老姨家的生活境况也不好,单是每年打的粮食就不够吃。全家八口人只有两个土窑洞,两门两窗从没上过色漆。一个窑洞既做堂屋,又做吃饭、睡觉的地方,屋里的几件旧家具连同锅灶案板均摆设的整齐自然,叔婶和表哥们住;一个窑洞老姨老姨夫住,后掌放着粮食及农具杂物,也是满满的,但这并没有影响老姨一家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小表叔勤快,做得一手好饭;婶婶开通明理,当着村委会妇女主任;最耀眼的还数老姨,她面容白暂,笑盈盈的,银发梳理得光光整整,并在脑后挽一发髻,用黑色网状发罩套着,很东方美。
我最爱看老姨走路的姿态,她虽然常是深蓝衫,黑布裤,冬季穿着宽大的黑棉裤,但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尤其那对裹着的小脚,连着用一寸很长的黑布条缠着的裤脚,一同随着身体扭动而前后摆动的两只胳膊特引人注目,摇摇曳曳、咯吱咯吱,双耳的银色耳圈跟着荡歌,一起一落很有风景,最终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了。我曾想,年轻的老姨一定漂亮,爱美,风姿卓越。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老姨家的堂屋是我常呆的地方,那时左边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好几个镜框,相框里的照片排的满满的",仅大表哥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婆婆对孙子的疼爱往往体现在一点一滴上,老姨也不例外。
镜框里的相片我是最感兴趣的了,只要我双腿跪在四条腿的高长条木凳,胳膊撑在长方形木桌上时,老姨就会欣然凑到我跟前指着照片介绍情况。最让老姨得意的是她长孙的四寸半身彩照,浓眉大眼,戴着一顶军帽,帽上的红五角星格外鲜眼,老姨眉飞色舞地说那是大表哥刚到部队照的,英姿飒爽,他很喜欢。这时,她会一遍又一遍地用抹布来回摩擦,久久不愿离开。那幅照片不知不觉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那颗鲜亮的红色五角星也烙在了我的心底。
大表哥身高一米八,国字脸,春节探亲一身绿军装,披一件军大衣,头戴一顶五角星军帽,英俊威武,风度翩翩。
我们管大表哥叫解放军,他来我家拜年,我们都很荣耀,也很高兴,加上他善于言谈,爱好文艺,我们爱围着他叫他讲故事,他会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满足我们,趁他绘声绘色地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时,我们便偷偷去摸他军帽上的红五星,棱棱的、硬硬的、结结实实,他一仰头,我们立即哈哈大笑,他也跟着大笑起来,那一天过得太快了。
老姨们一辈任劳任怨,随遇而安,辛辛苦苦可想而知。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晚年的老姨生活得很平静,家里家外从从容容,而且子孙们又孝敬,可以说是比较幸福的了。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小表叔同样也养育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参军老姨看到了,也分享了长孙几年美好的快乐生活,而后几年,我的三表哥也如愿似偿参了军。大表哥参加了当时的对越反击战,还立了三等功;三表哥在北京的部队里常受到领导褒奖,也干得不错,只是这些老姨再也看不到了。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没能送她老人家人生最后一站,成为我至今的一大憾事。
再后来三叔的外孙,也就是老姨的重孙子参军了,在部队亦干了十几年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像老姨这样为革命解放事业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后方普通妇女千千万万,她们不会在人前表功,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想不到索求,但她们个人以及她们的家庭理应受到尊敬和爱戴。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今年是我国抗战70周年,我怀念老姨的心情与日俱增,每当夜晚星光璀璨,我仰望着湛蓝浩瀚的天际,在繁星闪烁中努力寻找一颗最亮最亮的明星,而后肯定那就是我美丽的老姨,她正在天堂上注视着我,平静地与我拉着家常,并叮嘱我好好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伤亡数约为三百多万,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约五十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没有被人们关注。近些年来,在众多组织和个人的不断努力下,老兵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正视和关注。这些曾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人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央视《等着我》栏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老兵,为社会各界关爱老兵树立了榜样。
老姨,愿您在天堂里幸福如夏花般灿烂!红星,在我心中永放光芒!
《失孤》观后感1
《失孤》讲的是刘德华寻子的故事。
刘德华骑着摩托车跑过整个城市,寻找着失散多年的儿子到处发传单,这样找已经找了20多年了,途中遇见了被抛弃的孤儿,这样他们展开了寻子和寻母之旅,路程艰难阻,但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他不惜自己孤身一人去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看完整部电影我心中百感交集的,身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美满的家庭的我,更应该要理解爸妈的辛苦劳动,与此同时,我们应做到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不应该在与父母相处的生活里无理取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做一个懂得知足的好孩子,比起大山深处那些每天吃不上肉喝不上水的小孩子,还有那无父无母的孤儿,和被人贩子坏人拐走的那些可怜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懂得知足。
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失孤》观后感2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失孤》观后感3
好的电影不需要炫目的场景,好像更不太需要华丽的对白。
周五晚上在孩子安静的入眠后,得空在家里走心的看完了一部用心走下去的寻子题材电影—《失孤》,主演:刘德华,井柏然。看完有些失眠了,于是就有了想写点东西记录此刻心情的想法,不同于《肖申克救赎》里坚持中浸淫的自由与豁朗,《失孤》中父亲15年的寻子坚持滴灌的"全是酸楚与悲伤,有人说人的财富不是指你有没有财富,而是指你有没有灵魂,对于那些被人贩子失去亲身骨肉的父母来说,孩子得以回归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是呀,一些垂垂暮年的失孤父母,看着别家厅堂屋檐下长辈或是儿慈女孝,亦或是含饴弄孙的场景,想来也只能蜷缩在摇椅上的毯子下面,露出不易被察觉的艳羡之情了。从心里喜欢这样的电影,刘德华的演绎也当然无可挑剔,不夸张的说,我是泪在眼眶里打着转看完的这部电影。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的一生盘缠之可敬,可贵,可珍惜,是这部电影宣传的一个普世价值。希望身边的朋友们也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后续也会去关注一些失孤寻子的网站,比如:宝贝回家。希望那些失孤的家庭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祝福那些父亲,母亲们。末了,我只想说一句心里话:寻子之路,万里不遥。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失孤》观后感4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失孤》观后感5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失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个正处于绝望中的家庭。
电影开始,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了,她叫周天意,仿佛真是天意,她与自己的妈妈总是擦肩而过。她的妈妈为了寻找她,总是疯了似的发寻人启事,结果却总是让她绝望。就这样,她每天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不断寻找着,寻找着……小女孩才一岁六个月,就被狠心的人贩子绑架了。孩子在爸爸妈妈手中是无价之宝,掌上明珠,在人贩子手中却只是价值6000元的商品,让人感觉愤恨而又心酸。幸好小女孩被人贩子抱上车的时候,被好心人发现了,报了警,救了回来。只是,令人心痛的是,小女孩的妈妈由于受不了长期的精神折磨,跳河自杀了。看到这,我的心情不觉心痛起来,为这个妈妈,为这个孩子。
而刘德华饰演的是雷泽宽,他的儿子丢了15年,他就骑着摩托车找了15年。一次偶然,雷泽宽遇到了曾帅,一个被拐卖的男孩。就这样,相似经历的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曾帅无数次想要放弃,雷泽宽总是鼓励他,说:“我儿子丢了15年,我找了15年,从未想过放弃,你才找了几天,怎么就知道找不到?”最后,曾帅在雷泽宽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只是,在影片的最后,这位善良的父亲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不过,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孩子!
《失孤》观后感6
《失孤》是由华谊兄弟出品,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首部聚焦“打拐”题材的华语电影,《失孤》讲述了一个丢了自己儿子的父亲雷泽宽(主演:刘德华)的十四年漫漫寻子之路的故事……
在《失孤》戏中,由刘德华主演的父亲将一位丢失儿子的父亲演绎的质朴而又传神,看的人荡气回肠又潸然泪下。刘德华的表演让人称赞。
整部《失孤》影片之中最为点睛之处是饰演父亲雷泽宽的刘德华和一位修禅和尚之间的对话。
怀里抱着一个黑色提兜一身风尘、一脸憔悴的刘德华问盘腿而坐一脸淡定的和尚道: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能找回来吗?

等着我节目观后感汇编50条


和尚: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找不到他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缘。
刘德华:你能不能告诉我,他还活着吗?
和尚望了望外面田地之中勃勃生长的麦浪缓缓抬起手答道: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位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施主,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是啊!缘聚自能相见,只要我们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失孤》观后感7
一边是因为孩子被拐而日夜寻找的父母,一边是被拐卖的孩子因为无法提供出生证明等原因而成了黑户,连一张证明自己是谁的身份证都没能得到。一个家庭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毁了,可悲的是这不是因为生老病死,而是人贩子的贪欲,还有其背后的另一个家庭的无知与迂腐。对家庭的重视在中国是那样地坚韧,这也就是为什么丢了孩子的家庭会那么坚持一定要找回自己的孩子,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颠沛流离也在所不惜,而买了拐来儿童的家庭也把孩子当成亲生孩子对待,愿意给孩子最好的只是希望孩子能陪在他们身边,养儿以防老。所以当孩子的亲生父母试图接近找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百般阻挠就是不愿意把孩子送回去。而对于孩子来说呢,他们被强行脱离父母的怀抱,被卖到几千几百公里远的地方,叫着完全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以为他们就是家人。试想一个最美满的结局,孩子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在相聚的那一刻,或者也是极为痛苦和矛盾的,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养育之恩的陪伴。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身上,最无辜的是他们,伤害得最深的也是他们。
影片最后,刘德华问师父,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
无论是谁的孩子,对那个家庭都是莫大的伤害。凭什么孩子以及父母要为人贩子和养父母的欲望买单。没有人有权利这么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没有人有义务为了这份欲望买单。相反,欲望者应该要为这份欲望付出代价,而且,必须是惨痛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