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不能少一个观后感汇总(22)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不能少一个观后感汇总90条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教育问题,对于城里人来说,是一个宏大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择校、素质教育、减负、课改、升学率、就业等一系列话题,将随着我们自身和后代的成长纠缠一辈子。然而,在边远山区,教育则缩减至最小内涵:只关于老师和学生,只需要教室和粉笔。
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一个只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的乡村小学,因前任教师高老师被迫离校,一名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生魏敏芝被找来代课。其间,她虽无上课的能力,却始终恪守规则即“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当学生张惠科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到城市打工时,魏敏芝只身进城,寻找这个丢失的学生……
在影片里,教育被还原到最低标准:硬件设施匮乏,师资匮乏,教学工具匮乏,教师工资长期拖欠,学生因贫乏而逐日流失……在这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有几个学生还在”,这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这也成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