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重庆渣滓洞观后感汇聚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重庆渣滓洞观后感汇聚50条



重庆烈士陵园观后感
《红岩》这本书曾经感染、激励、影响了解放后出生的整整一代人,书中所展现的革命者的形象,已经深深植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底。我们这次到“三峡”旅游途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成为我们必去的地方。那里不仅埋葬着革命烈士的遗骨,记录着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更因为那里凝聚着我们国家的精英们,我们民族的脊梁为之奋斗的理想。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凝聚力,一个民族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个阶级要有鲜明的政治诉求,一个政党要有远大的政治纲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宏伟抱负,而所有这些化为一个人的信仰和行为时,他所迸发出来的能量是常人无法估算的。而歌乐山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聚集了这样一批铁打、钢铸的志士们。
“烈士陵园”座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中,是在原“中美合作所”旧址上修建的,主要由“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和杨虎城将军就义地的“戴笠公馆”三部分组成。“白公馆”即香山别墅,是国民,党时期关押所谓“政治犯”的地方,我们所熟知的《红岩》小说中的主人公许云峰,就关押在这里的地牢里。地牢潮湿阴暗终日不见阳光,遥想当年这里阴森恐怖,四周岗哨林立,伴着入夜的山风,时不时送入耳畔的刑讯室的拷打声,让我们这些后来的参观者唏嘘不已,感叹志士们的坚贞。
在白宫馆二楼关押陈然烈士的牢房墙壁厨窗里,我们看到了陈然烈士《论气节》的节选: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头颅、热血、齿、舌,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站在这间曾经的牢房里,读着这些铮铮的文字,我感到万分的亲切,我感到我这颗心正在走进历史,走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好像感觉到陈然烈士年轻、英武的身躯依然站立在这间牢房中,感觉到了他那颗永不停歇的心藏的跳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