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精选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精选66句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颇具文学情怀的导演许鞍华和编剧李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过于渴求客观与真实,影片采用了最为笨拙的方式去演绎萧红的一生。它从萧红第一段失败的恋情开始,事无巨细地一点点推进着人生前进的步调。与萧红有过交集的成群的人物走马灯似的出现在银幕上,留下零星的事件,便迅即离去。观众只是明白发生了什么,却难以理解一切为何以及如何发生。对于更多史料难以确证或影像无力表达的部分,则采取了令人惊异的由演员面对观众大段念白的方式予以呈现。这些频繁出现的间离段落,犹如一则旨在介绍史实的电视纪录片,让整部影片本已破碎飘零的同时,更让人有出戏之感。以至于有论者感慨影片更像是一部资料翔实的论文,而非电影。事实上,即便将其视作一篇论文,其论据材料之取舍,也值得商榷。对于理解萧红的性格至关重要的童年家庭部分以及与萧军端木等人感情关系的诸多细节全部按下不表,却对每一次文人的聚会就餐细节描绘得丝毫不差,而对于萧红与萧军、端木难以善终的两端感情尽数归咎于男方(萧军的狂放与多情,端木的懦弱与自私),多少也有悖常理——感情终归是两个人的事,问题怎可能单属一方?
以上种种,归根结底都是编导有意无意的粉丝心态使然。《黄金时代》犹如他们向偶像致敬的赞美诗,其中关于偶像的描写都是俯就身躯的仰望,必然容不得一丝瑕疵与污垢存在。因此,萧红自身性格的缺陷,都成了《黄金时代》里尴尬的留白。而这些散落四处的留白,对于对萧红其人其文并不熟悉的当代观众而言,甚至成了理解故事发展的隔阂与阻碍。至于不少人曾经期待的,通过这样一部深入描
影片将全部的焦点统统对准萧红一人身上,除了令大量原本各具风貌的配角沦为脸谱式过客外,还丢掉了主人公所处时代的真实背景。二萧身在上海与武汉之时,恰逢抗日战争最为惨烈之际,加上二萧所在的`左翼作家阵营,也遭到了政府当局的围追堵截。他们的每一次出行,其实都是在谨小慎微的状态下进行,而每一次辗转和迁徙,则都是迫不得已的转移。然而,战火在影片中,仅仅是在最后的香港段落有一短暂的呈现,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里都隐身幕后。给人的错觉竟然是,二萧与友人的活动与来往,皆如闲庭信步般洒脱自如,甚至有点像《午夜巴黎》中文人间的谈笑风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