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章读后感锦集(5)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二、实践性
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章读后感锦集76句


三、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特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信任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激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的"。
四、开放性
语文是社会交际工具,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把语文课堂建设得开放而有活力。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而且要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充分运用课程标准所列出的20多种课外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参与生活,既能够在语言文字方面得到提高,又能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