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深度阅读与读后感聚集(4)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这两类情况普遍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干事,都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就是常说的干事不带“脑子”。这样做事情的结果,于人于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而那些经验主义者,做事情结果更是可怕的,思维的僵化、行动的刻板,做事所带来的后果更是毋庸置疑的失败。

深度阅读与读后感聚集86条


第二个误区: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苦干,却很少抬头看路!这一类人群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其处理事情的过程是值得同情和肯定的,但这种战略上的懒惰是可恶的。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在现实社会中,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却习惯用别人安慰鼓励式的话语“努力了就好,不论结果怎样!”,来掩盖自己的失败,而表现出一种“伪豁达”。用战术上的盲目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来掩盖失败的结果,你不觉得这样更可耻、更无知吗?
在现今社会的竞争中,信息化的速度、智能化的进程,让竞争进入了高阶领域,而决胜的关键不在知识多寡、勤奋的程度,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想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摒弃周围的干扰信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然后,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这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去通过每一件事去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升。然后不断实践,不断修正提升,久而久之经历时间的沉淀后,就会形成一种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
深度学习一共有7个步骤: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其中“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的学习,基础性的东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在前期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的内容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关联起来的。因为学生们的背景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还需要用多种方法来预备与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可以用提问和讨论来激活先期知识:“我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个呢?这一概念或技能现在和未来对我会有何帮助呢?这与我已经学过的东西有何关联呢?”通过提问,学生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与同伴交流讨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