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随想录再谈望乡读后感汇总(5)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随想录》让我久久思索的,还有巴金老人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几次住院。但他“还债”的愿望强烈,向读者说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遥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生出惊叹。他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国家,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
一代文豪,在他的暮年,在他自知将不能视事之前为我们写下了这本《随想录》,特别是写下他一生的感悟来,这样一本书,珍贵二字,怎么着也配得上了。

随想录再谈望乡读后感汇总80条


读了此书,让我能记忆一生的也许只有一个字:真。从说真话开始,办真事,做真人,有基本的责任心和良心。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篇4
今天在图书馆偶然间发现了巴金老先生的《随想录》合订本,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是节选本,并且还很贵,而这本三联1987版的书确只有8.8元,所以赶紧借来一看了。并决定从今天起把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展现于大家面前,也把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发一发。
总体感受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敢面对自己的本真。西方的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卢梭的《忏悔录》,俄国的托尔斯泰的《忏悔录》,都是伟大的哲学家面对自身,反省自己的表现。而巴金就是中国较少的敢于面对自己的大家,而《随想录》就是中国的《忏悔录》。它没有优美的词汇,有的只是一颗心,用这颗心构造了一个文革博物馆。这就是我的初读随想录的最为真实的感受。
读随想录总序(20××-9-28)
感觉总序写的是言真意切,所以摘秒如下:
我年过七十,工作的时间不会多了。在林彪等人横行的时候,我被剥夺了整整十年的大好时光,说是要夺回来,但办得到办不到并没有把握。我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我先从容易办到的做起。我准备写一本小书:《随想录》。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变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那么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家争鸣”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