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乌托邦法学读后感合集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乌托邦法学读后感合集50句



乌托邦
很早就听过乌托邦这个词,它用来被指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当读了《乌托邦》这本书后,书中让人如饮甘露般的语言以及托马斯·莫尔悲天悯人的情怀给我留下了机器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
托马斯.莫尔出身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喜好文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人,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他的父亲约翰·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说,莫尔对社会底层的人们有着很深的了解,并且有着深深的同情之感。所以为他写《乌托邦》奠定了基础。
莫尔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书中不仅可以看出莫尔的让人如沐春风般的语言,也可以看出他的远见,他远在十六世纪就看出了当时的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弊病,因此,在他眼中的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等级、阶级的社会,大家按需分配。在当时他就看出,未来的人类盲目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补充,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人们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而精神世界匮乏的现象。此外他还看出了宗教之间的斗争,这是多么难得的预见,因此他提出宗教自由的主张。书中的这些理念,在现代的社会也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莫尔的真知灼见真是值得敬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