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围城第五章的读后感汇聚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围城第五章的读后感汇聚76条



《围城》章节读书笔记1
201x年11月26日,我们广东财经大学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举行了一次团日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我读我阅,书香博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全班分为三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一起读一本书,在活动当日以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读书心得。我所在的小组这次所读的书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
《围城》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写作于1944年,并在1946年完成的一部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当时钱钟书正羁局于沦陷后的上海,情绪低落,内心惆怅,就像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两手里忧世伤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小说创作的时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而作者的经历与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颇为相似:都是出身于中国的一个书香门第,1930年代留学于英国和法国,1938年初回国。故事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描写了抗日战争初期某些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和生活变迁,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围城》以戏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出了在全面抗战的大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和空虚。“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大概就是围城的含义吧。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们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他们一次次次冲出“围城”,却又来到下一个“围城”的入口,爱情、事业、家庭皆是“围城”。
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分子们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运用犀利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入情入理的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剖析了人性与道德上的弱点。反观我们当今的社会,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陷在“围城”中无法脱身,才有了所谓的“房奴”、“蚁族”,他们亲手为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锁拷,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许,生活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被欲望,利益,虚荣所困住上进脚步的借口。这本书在今天看来也是可以给许多被禁锢、被压制、被体制化的人一些启示的,在揭示了人类的心灵最深处的罪恶之后,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该突破心中的“围城”,去找寻自己内心的真实梦想了呢?不再为了虚荣而装做道貌岸然,抛开现实的枷锁,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