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桂林兴安红色观后感集合(17)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制作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枪弹横飞的战争场面。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起因没有介绍清楚,也就是缺少应该有的铺垫。湘江战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蒋介石要在湘江合围中央红军,调动50万军队进行伏击,毛主席与彭德怀,面对困境,曾经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决。李德的固执己见导致红军进入了包围圈。

桂林兴安红色观后感集合50句


此外战争进行过程中的瞬息万变和万分惊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现,红军陷入重重包围本来无望突围,但是因为瞬息万变的战机,尤其是红军进攻龙虎山,导致桂军误判后撤,湘江出现了防御缺口,这在电影中没有提现。林彪左权在指挥战役的过程中,指挥部差一点被湘军端了,这也没有描写。
桂军、中央军、湘军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对广西贫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对于他而言,防蒋甚于防共,也正是因为诸多的矛盾,才使国民党没有团结一致,在湘江战役中没有做到完胜红军,这些在电影中被弱化了,实在是可惜。
红34师的命运在电影中有交代,但是显然笔墨太少,实际上它的遭遇是撼动人心的,因为整个师团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让人心痛,而师长的自杀是湘江战役中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可惜电影里一笔带过,过于仓促。还要再一次纠正一个错误,就是陈树湘师长,不是扯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的,而是咬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相当惨烈!
在电影中,整个湘江战役的过程比较模糊,如果让一位没有研究过湘江战役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很难描述出前因后果,而湘江战役复杂而分散的现场,都需要时间节点和地图来辅助,否则看完之后会一头雾水。
我从2009年5月开始研究湘江战役,一直在构思这部戏的电影剧本,我的思路与目前看到的电影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的把握,八一厂还是延续了大决战的风格,战争场面震撼,情节和人物刻画简单,我感觉挺遗憾的。2013年我曾写过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因为受到场景限制,视觉缩小,主要描写了白崇禧,陈树湘,韩伟三个人物,所以我自己总觉得不够满意,一直期待着写电影版剧本。2015-8底我还专门去了兴安,去了光华铺和脚山铺两个战场实地考察,此外还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边,我站立了好久……因为我构思的电影剧本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过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对平静流淌的湘江,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而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则是从韩伟病危开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儿子京京要埋葬在闽西,让儿子难以理解,因为韩伟将军是湖北人,话剧最后的结尾是京京终于了解了父亲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亲,决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