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司马迁观后感400选录(4)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司马迁读后感4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
项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英雄,战胜千万英雄豪杰,却因一次失败而自刎而死。难怪三国时期曹魏著名谋士郭嘉说他:“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我不禁为项羽这位霸王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他自豪。惋惜的是他一意孤行,落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兵败身亡的下场;自豪的是项羽连死的时候都毫无畏惧,保持了一位霸王应有的"尊严和立场。
项羽也是愚蠢的。他食古不化,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与时俱进,他认为霸王的功业还跟春秋时一样,要分封天下,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在五年间丢了国家、自刎乌江。楚霸王失败后,仍不觉悟,竟然拿“是上天竟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来自我解脱,难道不愚蠢、不荒谬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项羽的远大志向和傲骨气节确实令人折服。但同时如唐代杜牧的诗所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生活并不总会一帆风顺,像楚霸王一样,有破釜沉舟的胜利,也会有垓下之围的失败。但是正确面对失败,重整旗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再站起来,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态度。

司马迁观后感400选录86句


司马迁读后感5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造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之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伟大的《史记》,可是他缘何受辱?受辱之后又是以何种心态生活?如何完成了历史巨著?
好好的太史令,却因为不愿阿谀奉承,随波逐流,祸起李陵,含冤入狱。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天汉二年,汉武帝为了让宠妃李夫人不懂军事的哥哥李广利建立战功,任命名将李陵屈就于李广利的军队后勤,李陵身为名将之后,其雄心壮志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啊,于是请缨带自己的五千步兵单独出征,汉武帝自然不高兴,一个骑兵也没有派给他,可要想打赢匈奴非得骑兵不可啊,谁知李陵越战越勇,匈奴都准备撤兵了,不料此时有人泄露军情,匈奴加派兵力至八万人,李陵被俘,含恨投降,计图留得青山,有朝一日将功赎罪。司马迁与李陵并无私交,只是将事实陈述给汉武帝,希望汉武帝宽宥李陵,汉武帝却听信谗言,诛李陵九族,同时将司马迁治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