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决胜慕尼黑的观后感汇编(2)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刚刚上映的《绝杀慕尼黑》里,战斗民族俄罗斯带观众重温了了47年前苏联的荣耀。在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上,苏联队在最后三秒钟,绝杀反击,赢了36年未尝败绩的美国队。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于经常看NBA的人来说,好像没有那么的震撼,毕竟,绝杀的好戏经常上演,而且没有任何艺术的渲染。但是,对于体育小白来说,这部电影的确非常的打动人,看完以后热血沸腾。

决胜慕尼黑的观后感汇编100句


看完这部片,不知不觉让我想到了中国女排,想到中国女排精神。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又一次捍卫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
《绝杀慕尼黑》也是奔着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坚强拼搏的精神去的。我觉得《绝杀慕尼黑》有几个地方做的很好。
首先,类型化做得好。
《绝杀慕尼黑》是那种典型的“任务型”电影,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只有一个目标:战胜美国队。为此,苏联的球员们要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最终完成任务。影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这一过程,它要足够跌宕起伏,也要足够令人信服,《绝杀慕尼黑》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其二,影片的节奏好。
商业片最讲究节奏。开片要迅速设立目标,引出矛盾点,并为通向目标的道路设置重重障碍。每十分钟一个小爆点,每半小时一个大难关……这些好莱坞的经典套路,《绝杀慕尼黑》都玩得不错。
其三,追求简单直接的情绪体验。
《绝杀慕尼黑》很“燃”这是毋庸置疑的。要知道,当时的美国队是名副其实的无敌舰队,在此前36年的奥运历史上保持着全胜战绩。而苏联队则一团糟,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队全员将士众志成城,最终获得了冠军,之所以说这部电影“燃”,是因为它既没有诉诸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没有把美国队设计成脸谱化的反派角色,而是把影片的落点设置在一个看似更小实际更大的地方,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