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经济学大企业观后感精选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经济学大企业观后感精选76条



经济科普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一:
竞争,竞争,还是竞争。在《公司的力量》这十集的纪录片当中,我读到的,是竞争,永无止尽的竞争。唯有竞争,才让公司拥有了持续发展的力量和不竭的动力;唯有竞争,才让公司不断的考虑研发、改进服务、持续发展,而不是沉浸在现实的幻觉中。一切源于竞争。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个人认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竞争。经济学告诉我们,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时,是垄断;两家企业,可以串谋;即便上升到n家企业,托拉斯之类的垄断组织也依然存在。在垄断市场完全存在的情形下,市场效率并不会有太大的下降,但是生产者会完全占据整个剩余(surplus)。此时下降的,是社会福利。但是在这一段分析中,没有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时间。短期内,固然社会效率不会有很大的下降,生产者由于占据全部利润,生产的动力依然存在;只是长期的情形下,这样的局面很难维系。无论中外,一律逃脱不了这一规律。无论是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还是中国的招商局,在政府特许的垄断下,这些特许经营的公司无一例外的经历了内部腐败、官商勾结、欺诈,这些政府公司手中的特权,超越了经营创造的利润,成为了公司领导们获取财富的源泉。
上面的分析,主要是想说明,即便是2家以上的公司,不竞争的垄断情形照样存在,公司依然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什么带来了竞争?我认为,是制度安排。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通过立法废除特许经营权,是解放公司竞争性的第一步。然后,就是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出台。这一切的目的,是确保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公司可以自由申办之后,发挥自身的才智,找到合适的人才,拓展市场空间,寻求合作和竞争,是企业必须要做到的.。纵观公司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技的推动。这也可以用来理解日本公司的“怪现象”。日本公司通过“快速复制”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当前技术的水平上的。日本公司的生产效率要高于美国、欧洲的公司,并且在成本和质量控制上,日本公司的执行效率更高。但是在R&D方面,在创新方面,日本公司的执行力却没有用武之地。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前方道路明确之后,日本人动身更快,步伐也更快,他们更加接近目标;但是一旦前方需要探索的时候,他们就无所适从了。美国公司在经历了80年代的昏暗之后再度崛起,所依仗的就是开拓了竞争的新领域——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