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关于中医文学著作的观后感摘录(4)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难经》首创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定位、定位名称、定位方法及寸、关、尺三部脉位之长短;三部各有浮、中、沉三种指力及候诊方法,以及十二经及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在寸口三部的候诊都有明确定位。“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 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由于寸口脉反应灵敏,简便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和普遍运用。

关于中医文学著作的观后感摘录90条


《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系统论述其诊病原理、脏腑配位、具体手法和辨脉识证的`一般原则,简便、易行、有效,沿用至今,不失其应有价值,突出了中医诊法的特点,确是诊断学上的伟大创举。《难经》的“独取寸口”是用不同指力切按取得的,表里不同层次反应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如五难有持脉若三、六、九、十二菽重,以及按之至骨来分别测知肺、心、脾、肝、肾所属层次气血的情况,十八难约之为浮、中、沉“九候”,即浮取、中取、沉取的诊脉指法,沿用至今,更适用于临床。“独取寸口”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临床应用“独取寸口”脉法,根据患者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1.估测预后:以脉之有根无根来诊断疾病死生; 三难指出覆溢脉为主死的真脏脉; 十五难以胃气有无决病之死生;十七难以脉证合参来诊断病情的预后死生; 二十一难的“脉病形不病曰死”等。根据《难经》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理论,申明了毋“实实虚续,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2.辨别病情《难经》论述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部位诊察脏腑经络病变(十八难) 、五脏脉象及其主病(十三难) 以至损至脉象主病(十四难) 、“伤寒有五”的相应脉象(五十八难),以及脉证合参的诊病理论(十六难) 等等,都常用于临床辨别病情、诊断辨证,后世脉象主病的诊脉辨证方法,就是对这些理论的扩展和发挥。3.辨析病机《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 四难) ,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