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纪录片爱伦坡之死观后感精练(2)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纪录片爱伦坡之死观后感精练66条


第七个房间四壁从天花板到墙根都被黑丝绒帷幔遮得严严实实,帷幔的褶边沉甸甸地垂在同样是黑丝绒的地毯上。但只有这个房间窗户的颜色与饰物的色调不配,它窗玻璃的颜色是殷殷猩红——红得好像浓浓的鲜血。”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描写舞会的场景时真可谓是费尽心思与笔墨,尤其是七个房间分别挂的饰物的颜色,“蓝色”是“晶蓝如碧”,“紫色”是“紫如青莲”,最后一个房间,作者的笔触甚至精准到了“帷幔的褶边”,是“沉甸甸地垂在同样是黑丝绒的地毯上”的。
唯美主义与源于法国的象征主义近似,介于颓废主义和后浪漫主义之间,与艺术史上的装饰艺术主义重叠。用建筑上的概念去分析和结构文学作品和流派,唯美主义不是首例,比如前文所说的哥特风格,其显著特点就是“为艺术而艺术”,通过对象征手法和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语气的运用,竭力为读者营造一种感官而非理性并且唯美的氛围。这种唯美有时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相悖的。比如说当作者表达的是有关“死亡”“黑暗”“暴力”等主题时,唯美主义的应用就显出一种怪诞奇特甚至恐怖的意味。
三、效果论
唯美主义并不是爱伦·坡此篇小说唯一特征,与之相比更加个体化和深刻的是其显示出来的强烈的“效果论”色彩。“效果论”指的就是领先于小说故事情节和文字之前,在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实现这种效果去思考创作。这种文学理论在爱伦·坡的惊悚恐怖小说中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根据难以精确探究的个人心理和彼时社会思想状况,先确立作品想要呈现的一系列怪诞,悬疑夸张甚至于荒唐的惊悚恐怖效果,再运用大量修饰性的词语或成分,极尽渲染刻画之能事,在故事场景和人物情感与情绪上不惜笔墨,并最终将这一效果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抛开这种文学理论本身自带的某些功利性不谈,单就爱伦·坡对这一理论开创性的沿袭和将其鬼斧神工般与其作品的统一,就足以令其名在美国文学史上与庸辈分离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