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养老服务职业道德观后感总汇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养老服务职业道德观后感总汇60条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严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每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基本诉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一是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二是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养老服务专业;职业道德
1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1.1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此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是老年人患病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养老机构的医护水平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二是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偏多,医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就诊的方便性、及时性都无法解决;三是有些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院治疗,成了医院的“常住户”,此种做法使真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二为一,成为众多老年人及亲属的共同期盼。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文件中指出: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简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节省大量的照料成本与医疗开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
1.2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现状
1.2.1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国际标准上看,一个养老护理员可同时照顾34个老人,但据我国2015年底的统计,有些城市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达到了6.8:1,差距较大[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