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重塑学习目标观后感汇总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重塑学习目标观后感汇总50条



近日读过了张翔女士的著作《重塑》,张翔女士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和具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有很深的接触。为了探索如何走向通往丰盛、喜悦的人生道路,张翔女士结合中西方心理学理论,并与中国古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重塑》一书的主旨,便是作者经过实践总结出的悟、纳、合、聚、成、爱体系。
作者在前言里进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又要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初,作者以为自我的付出与帮助他人便是自己成就人生价值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渐渐领悟到没有人需要被帮助,没有人需要被改变,只是她自己觉得那些需要改变。
《孟子——离娄上》中记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家也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外在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心的体现,一切本无好坏对错,都是自己的心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事事是好事,不仅仅是每一件事情上都能找到好处,而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在第一章《悟》的开始,阐明不同的人赋予同一事物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断地赋予周遭一切人事物以他所以为的意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如意”,都与外界没有关系,只是比如我们觉得被“冒犯”等之后,自己觉得不如意罢了。是我们自己赋予了这件事不如意的意义,所有的认知都是处于自己的角度。学生读至此处,很有感触,因为自己便是常常觉得事事不如意的那个人,而之前虽也了解“不如意”的心态源自于自己心量的狭窄,但通过作者从事理上细致剖析出“不如意”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对此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后文,作者提到换、破框法,其中换框法就是调整自己思维的手段技巧,同一件事,以悲观心态看是一种感觉,但事事是好事,也可以转换思维框架,从积极心态来看这件事。 但是技巧有它的弊端和局限,无法从根本处解决问题,根源是什么呢?大概还是因为学生自己心不定的缘故,因此容易被外界的境缘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与负能量。虽然技巧能够迅速也比较有效的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更深层次的本源却无能为力。因此,当下一次问题出现后,技巧可以帮助自己解决,之后总有一次,技巧会爆发出它的局限性,到那时,还是需要从根本处解决自身的问题,甚至要比之前就从根源下手解决更加困难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