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电影《反乡》观后感收集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电影《反乡》观后感收集86条



“我们不应该羞愧,应该羞愧反省的是那些否认历史,拒绝反省的人”
最近,一部名为《鬼乡》的慰安妇题材电影在韩国热映。首映一个多月以来,已经吸引超过355万人次观影,牢牢占据热度榜首位。牢记痛苦而屈辱的历史,让“奶奶”们回家,成为很多观众的心声。
影片是根据韩国慰安妇受害者证言而创作的,剧情不仅是她们痛苦经历的集中呈现,也包括战后的相关女权运动。据导演赵正莱介绍:当年遇难的慰安妇受害者很多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召唤她们魂归故里。在韩文中,“鬼”和“归”发音相同,因此鬼乡也就是归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后幸存的慰安妇承受了两种痛苦。除了日本右翼对历史真相的长期污蔑和掩盖,还有社会的歧视和疏远。特别是在亚洲,慰安妇一词成为加害者刻意抹杀的禁忌,甚至受害者自身也不愿提及。亚洲国家的很多慰安妇不为家庭所容,或隐姓埋名,或在冷眼歧视中度过余生。
韩国的转折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日本首相访韩为契机,在韩国民间团体的努力动员下,金学顺老人公开作为人证,控诉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暴行。虽然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之下,慰安妇受害者仍然遭遇了歧视和不理解,但觉醒的老人们坚持为女性权益而奋斗。从1992年开始,以慰安妇受害者为代表的民间团体,每周三在日本驻韩使馆前抗议,持续至今;身体较好的老人奔波于世界各国,以证人的身份粉碎日本政客的谎言;含恨离世的老人把财产全数捐献社会,成立基金帮助其他国家受到战争摧残的女性。
这些努力,推动了韩国社会从羞于启齿转向自责和接纳。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健在的老人从住所、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援助;建立网络历史资料馆,介绍慰安妇被强征的过程和遭遇,并呼吁恢复受害者的名誉,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各地建立慰安妇受害者博物馆和纪念馆,把受害者集中居住的分享之家作为中小学生的活动基地。围绕慰安妇问题的艺术作品也受到关注,就如《鬼乡》,几乎未做商业宣传,完全是在观众口口相传下,从最开始的20块银幕,逐步扩映至700块银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