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不同的纬度和角度观后感选录(5)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一个负数总是某个正数的相反数,而“0”则是正教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在引入负数概念的初期就必须对“0”这个分界点给予特别关注,没有“0”,正负的概念就无从确定。因此,弄清楚什么是“意义相反的量”、确定哪一点是分界点就是负数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一些教材也有涉及(前面已有说明),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教材更便于学生理解这个分界点、理解“意义相反”的本质呢?
张先生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所谓意义相反的量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是自然意义上的相反,如家庭的收入与支出、企业的盈利与亏损、游戏的赢与输,0点就是平衡点;另一类则是人为规定的相反,如水的结冰点为0℃,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显然,从便于理解、易于解释、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来看,还是第一类“自然意义上的相反”更好把握,这也基本符合人类认识负数的历史规律。

不同的纬度和角度观后感选录100条


张奠宙先生在文章中给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引入负数,一开始就要明确提出“意义相反的量”的概念;
其次,要先给出“0”点,然后才能谈正数与负数;
最后,引入负数不能只用温度计模型,更重要的是用收入支出、赢与输等自然意义下的动态模型。短短的三条建议,就将如何认识负数的教学流程说的非常清晰,而实际教学起来,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可见张教授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负数的剖析是多么地透彻。
二、浅而不错、分而不碎,着眼于数学素质的养成—以“维度”概念为例
张教授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实行量力性原则。这就是说,要尽量取材于该年龄段儿童的生活实际,注重直观,诉诸感性,由浅入深,分散难点。但是,我们又必须坚持浅而不错、分而不碎,着眼于数学素质的养成。相应的教材设计则要避免零敲碎打、随意编排,忽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