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特罗莎修女观后感细选(4)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书是旧物,是给那个时代的人阅读的,自然萌发不出多大生机。帕索里尼用颠覆的手段拍成电影,意义大有不同,虽然是70年代的作品,放在今天,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电影相当的自然主义,在帕索里尼的电影里也算比较商业,即使是不懂艺术电影的人也能从中找到开心的元素。为了重现英国文学的特质,片子整个在英国坎特伯雷拍摄,浓郁的古典风情扑面而来,的确不同于“十日谈”中的意大利人文色彩。内中有一段几乎就是向卓别林致敬,喜剧默片的手法贯穿着整个段落,形象塑造也跟流浪汉夏尔洛差不多,拐棍礼帽,底层的智慧跟上面阶级的愚蠢开火,让人看得很是轻松解颐。结尾一段地狱狂欢更是让人觉得过瘾,整个一个嬉皮士的乐园,内中充斥着无数对于现世的讥讽,画面色彩绚丽,构图精彩无比。帕索里尼的反叛在电影中无处不在,那么多的裸体和屁股,似乎就是一枝枝猥亵观众眼睛的利箭,历史和文学的痼疾、自古以来的阶级分立被一一洞穿,一个也别想走。

特罗莎修女观后感细选66条


文学作品翻拍是电影的传统,不过能颠覆文本的作品少之又少,帕索里尼用性的弯弓来发射自己的批判,究竟影射着什么,别用乳房和屁股,用脑袋去想吧。
《坎特伯雷故事集》读后感3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方重译本读来韵味隽永。“当四月的甘霖渗透了三月枯渴的根须,沐濯了丝丝茎络,触动了生机,使枝头涌现出花蕾;当东风吹香,使得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青春的太阳已经转过半边白羊宫座,小鸟唱起曲调,通宵睁开睡眼,是自然拔弄着它们的心弦:这时,人们渴望着朝拜四方名坛,游僧们也立愿跋涉异乡”——故事集开始的这段话至今念起来令人口舌生香。
这段文字还令我联想到艾略特《荒原》开篇的几行诗:“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死地上/养育出丁香,扰混了/回忆和欲望,用春雨/惊醒迟钝的根”,方重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老前辈,他应该从这两段文字中看到某种巧妙的传承。而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也说过,任何一个二十五岁以上还想继续做诗人的家伙,历史感对于他简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历史感迫使一个人在写作时,不仅要想到自己的时代,还要想到自荷马以来的整个欧洲文学,以及包括于其中的他本国的整个文学是同时并存的、而又构成同时并存的秩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