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经济特区的建立观后感锦集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经济特区的建立观后感锦集66条



俗话说,穷则思变,贫困村的村民们是否想过自己要发生变革,至少个人在整个社会往前发展的潮流中产生一些变革?我相信,他们不是不会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也不是不会利用社会优良的资源来成就自我,我更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殷切地要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但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他们还是依然贫困?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愿意迁徙到一个自然条件好、能让自己变得富裕一点的地方去呢?这其实是因为面临一个制度性的问题:他们能走出去吗?
很难,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已经给新一轮的户籍制度刻下深深的烙印,不是城市的户籍,很难享受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而同样也是如此,不是当地的户籍,也很难在一些能够开展工业或者其他能够创造更大利益的地方谋求工作,这些所谓的“先天条件”让他们实在是很难走出贫困山村,继续耕种着那些本都是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维持生计,而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禁止土地买卖的条件又让土地限制死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土地的生产模式变得极其僵化。这就是我对第一位上台演讲的书记而作出的感想,我认为他的改革和推动只是在一些层面上改良了土地的使用方式。
第二位上台演讲的书记可谓是声容并茂,她用“微博女皇”的身份很明确也很主动地声明自己已然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位主力军,但他的所谓发展模式俨然是难以逃出我国发展历来主推的“创模范,抓典型”的僵化路子,因为这套方法很多年前都已经证明了并非明智之举,但是橱窗式的宣传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1963年提出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以中国国土之广袤,人员之众多,集全国之力建好几个村庄几个城市还是可以的,但是覆盖下来全国的农村和城市建设就变得水土不服,最后千疮百孔,不了了之。改革开放之初所设立的几个经济特区的建设也是集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极度倾斜的政策优势,使得几个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瞬间兴起,毕竟这些经济特区占有着天时地利人和,而向下推广就变得淮橘成枳了,不但原先构想的先富带动后富也逐渐化为泡影,还造成90年代末以广西北海,海南为代表的房地产严重泡沫化而导致的所谓城市危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