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产妇之死的观后感精选(7)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高军坦言,“先观影后买票”活动其实也是推广《生门》的一种营销方式,但这种营销建立在对影片质量和口碑的信心之上。截至目前,电影《生门》“先观影后买票”活动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纪录片《生门》观后感一:
生孩子,可能是一个家庭一生中最喜悦的时刻,也可能会把一对母子送到鬼门关前。对于前者,我们身边看到的太多,而对于后者,我们知之甚少或者选择避而不谈。导演陈为军在纪实电影《生门》中,把镜头对准了中南医院的产房,用700多天的时间,真实记录下4位孕妇艰难诞下新生命的过程,让我们直面生产背后的故事。
电影《生门》选择的四个家庭都是早产儿,这就注定了这部电影会格外揪心。像“定时炸弹”一样的高风险妊娠、手术室里命悬一线的抢救、尚未足月前途未卜的小生命……四个家庭的命运像过山车一样,看得人心惊肉跳。这里有身无分文,却需要5万块钱拯救一大两小三条生命的丈夫;有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发育迟缓,却在医生的坚持下顽强求生的胎儿;有心脏两次停跳,全身换血4次,在死神面前艰难转身的孕妇;有冒着生命危险怀上第三胎,非要生一个儿子不可的农村妈妈;还有“拆弹部队”首领——妇科主治大夫李家福的一次次力挽狂澜。
最让观众揪心的大概就是那对来自大别山区的双胞胎父母,因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万元的手术费用让山里的汉子抹起了眼泪。就连医生都曾劝他斟酌,毕竟即使手术成功,一个早产儿的救护费用也要在十万以上,更何况是双胞胎。但父亲始终坚持,大人小孩都要保,最终他借遍全村,几百、几千地凑齐了手术费,甚至还借下2万元高利贷。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手足情深、邻里互助,质朴的山里人再穷也为救人伸出援手;我们也看到了医者仁心,大夫想方设法为患者省钱;导演也借村民之口对农村医保制度、贷款制度提出了质疑:在生命面前,制度可否有通融的余地?

产妇之死的观后感精选96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