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思想的历程第遗迹观后感细选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思想的历程第遗迹观后感细选70句



陈来先生在其新书《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的后记中说,这本书是他近十几年来关于古代儒家哲学思想史的部分
在《儒教研究的方法》一文中陈来先生分析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他指出,至少有四种对“思想史”的不同理解。第一种是“观念史(history?of?ideas)”,相当于哲学史,注重对思想本身的研究、理解和分析。第二种是“思想史(history?of?thought)”,主要研究思想家的思想以及思想自身的发展史,这是中文世界通常的用法。第三种是“思想文化史(intellectual?history)”,比较注重思想观念在实际的社会、历史中的诸种文化表现。第四种是“社会文化史(new?cultural?history)”,强调思想与社会的"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关联。比如书院讲学与州县地方的关系、与地方宗族的关系等。
简单来讲,上述四种含义可以归为两种,前两者比较重视思想本身的研究,是一种哲学式研究思路,而对于后两者来讲,其重点在于社会文化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效果史”。因此我们可以将思想史的路径分为“思想的”与“历史的”两种。
陈来先生在此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如何,思想优先的研究原则,应当是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立场。其他的不注重思想本身的研究,则不必称作思想史研究,而应当按其主题分别视为对儒学的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研究。”
只有明白了这个基本立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论文集之中隐藏的两种思想史路径的紧张关系。
“历史”的思想史路径不仅仅关注哲学家的个人生活史,更重要的是他们所生活的政治世界,从而寻找其哲学思想(文化史)与其所处的政治历史世界(政治史)的互动关系。这种路径是将经典文本(textcanon)的理解需要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这种历史的思想史路径并不是要将文本完全转化为语境,相反,它们强调的是,唯有通过这种语境才能达到对经典文本的真正理解。只有将哲学家的言论看成是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而发的实践行为才能把握经典的本来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