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孩子与恶第六章读后感集合(2)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与恶》这本书。虽然我已经成年,但我内心还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面对那些属于大人的责任和情绪内敛我还不大熟练,又或许是一些人擅自把责任和情绪内敛作为标签强行安给了大人。说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与恶》这本书是写给大人看的,为与孩子相处做准备,我以孩子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有些地方会感同身受,有些地方不免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本书中十分有趣的一个观点就是恶具有创造性,首先我们得谈谈恶是什么,世上本没有恶,但自从有了秩序,恶就产生了。一切能够长久存在的秩序都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的,但秩序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时代的某个瞬间,一个人打破了当下的秩序,那么他无疑做了恶的行为。总之,善恶皆是秩序的产物,一些稳定的秩序长久存续下来,这些秩序便形成了传统,传统又演化成道德,道德分化出善恶。
恶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这看起来十分糟糕,不被人所接受。但如果社会秩序一成不变,还会有发展吗?创造是建立在改变原有社会秩序的基础上的。而恶的存在于一定程度上是创造的表现。
作者河合隼雄引用自《恶质造物主》里萧沆说的一段话:“上帝,与创造没有任何瓜葛,创造的权限只属于那种堕落的(低格调)的神、那种随便干什么事都不带脸红的神,这还用举例说明吗?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这句话我觉得十分能印证前面的观点。
河合隼雄认为,人性中,本质地包含着反自然的因素,这可能是事情的根本。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性中包含的反而是自然的因素,每个人存在于社会群体中,受着各种各样的规则的束缚,人既属于社会,也属于自然,在遵守着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会存在着打破秩序的冲动,这就是人的天性之一。
探讨完恶,话题回到孩子。关于孩子的话题我想跟大家聊聊的有以下几点:自立的紧迫感,偷窃背后的原因,性格,外来者,欺凌。
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青春期的时候或者在其他你开始萌发自我意识的时期,你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且这些想法与父母的背道而驰,你想要摆脱他们,但明面上却不敢挑起战争,你开始暗地里偷偷开始自己的计划。这种自立,不是经济上或者空间上的自立,指的是精神上的自立。《德米安》一书中对这种感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心里,闪过了一种奇妙的全新的感觉,像是生满了倒刺、恶毒又痛苦的感觉,也就是说,我终于在父亲面前有了一种优越感。有一瞬间,我对父亲的不知觉感到了一种蔑视。父亲对我的鞋子的责备,多无聊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