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人在忍受艰难中成长读后感汇总(4)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回到母亲身边后,阿廖沙同样无法感受温暖,继父殴打母亲,而他在学校也遭到歧视和刁难,不得不回到已经破产的外祖父家,在这里,他却从一起捡破烂的孩子那里得到了友情和温暖。
但是好景不长,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后,便永远地离开了课堂。母亲也不幸逝世了。
“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三岁的阿廖沙还不懂得死亡是什么,却早早的目睹了死亡,尽管那时他还不懂得死亡的含义。他最初的生活,就是从父亲的逝世开始。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的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外祖母慈祥的形象跃然眼前,三言两语就写出了一个乐观善良的老人,如此细致的的描写更显高尔基的文学功底。
阿廖沙在重重苦难中坚强地成长,懂得了仇恨。
而我们,生活在和谐社会的幸福孩子,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苦难中成长——《童年》读后感(二)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所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