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近代条约制度读后感汇编(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1
读《新陈代谢》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西学东渐和中国人的现代化历程。从鸦片战争被大炮打开国门时期只有林则徐为代表的少数几个人觉醒,到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自强求富,再到甲午之后维新派学习西方制度以自强保种,随着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也逐渐鞭辟入里。在中学历史中,描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时常常说它们失败了。然而我越来越觉得,无论林则徐、奕李鸿章还是康梁,他们都是领先于时代的人。它们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也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在这条路上每走一步,就把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推进了一步。书中在叙述公车上书时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他们是政治的先驱也是教化的楷模,无愧于知识分子之称。
《晓寺》中说“时代如骤雨般激烈动荡,无数的雨滴洒落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命运的石子都遭受了淫雨的侵袭。”每个人在承受侵略者带来的腥风血雨之时,也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西方和风细雨。如果说政治方面的新陈代谢是血雨腥风,那么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陈代谢则是润物细无声。电影、小说、新式戏剧、新式婚姻等等,这些新的事物在改变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更传递着西方的近代价值观,新陈代谢从物质层面渐渐深化于精神层面——“始于变俗终于变礼”。
近代化如洪流携裹每一个人前进,读到第十一、十二章,我才有了这样的观感。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久受压迫的民族意识的反抗,虽正义、虽勇猛,但仍是反潮流的。辛丑之年,其失败带来全面的臣服和西化,半殖民地制度正式确立,回到中世纪的逆流已不能成行,而新的变革又酝酿其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2
依然不知道正式的书评应该怎么写,读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是的,看书的过程中时刻能看到高中近现代史书里的文字,总结性质的,判断定论性质的,但是这些结论的得出是那么自然流畅,合情合理。高中历史书是给了一个空荡的骨架,而本书展现的则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历史。如果我高中能下功夫看看这些书,文综就不至于那么悲催了。还好现在得看也不晚。渐渐喜欢这些社科书的原因是,你能在看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谆谆教导,就像一位有着真正学识的老人,拉着你的手,向你传授他的知识,而非课堂上那些胸无点墨的吹牛老师。说胸无点墨也许夸张,但是既然我起点已经这么低了,为什么还要受“非大师”的荼毒呢?读书的自我拯救意义在此吧。还有这类史书中作者的情感寓于字里行间,那些热血,那些激扬,都克制在平实的叙述中,可你却能被这些克制的情感影响,甚至热泪盈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