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论语和算盘章节读后感汇总(18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人臣之间自然更加“玄妙”,充斥着政治阴谋、离间术,人人自危,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遭奸人陷害,蒙冤而死。这些阅读文本后直接的感受,与韩非子把其政治学理论建立在“人性好利论”前提上关系甚密。韩非曾说:“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以驭民力,事实不宜失矣。”(《韩非子。制分》)虽然师承荀子,但在“人性恶”上,韩非子的观点明显更进老师一筹。“荀子谓人之性恶而可以为善”,而韩非子“认定人之性恶而无为善之可能”在他看来,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仅在君臣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交易关系,即使在父子、夫妻间也存在着算计之心,利益之虑。如他说:“父母之于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故父母之于子女也,犹用计算之心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大体》)。
既然连父子这样的至亲也不可信,一般人之间的仁义忠信就更不足以恃了。既然认为人际关系是如此险恶,那么自古以来在宗法制中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假像”自然不攻自破,儒家所推崇的君臣间有如父子般的道德希望也断然无立足之地。此外,韩非子认为在利益驱动下,一切道德说教和道德修养都会变得苍白无力,“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韩非子。六反》)既然认定人性如此,那么如果还在政治中坚持道德原则,岂不是缘木求鱼?于是韩非子适时地提出一套以“尊君”为主旨,以势(严刑峻法形成的高压)为体,以法(普遍主义的赏罚规定)术(通过分权制衡驾驭群臣的权术)为用的专制理论,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