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从军行读后感联系生活实际摘录(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一)对历史地名的化用
首先是对历代战争中出现地名的化用。自尧舜禹时期起,战争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常态存在,随着历代战争的深入,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十分著名的地名,如自汉代开通河西走廊以后,玉门关、陇右、萧关等地成为边塞重地,也成为文臣武将出关入塞时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地点。这在宋代宁夏诗歌中也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胡宿《塞上》)、“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陆游《塞上曲》)、“陇右行收万里地,关中坐致九年储”(杨亿《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戍锁关南数,边烽陇右明”(宋祁《感事寄子明中丞》)、“上谷飞狐传号令,萧关积石列城陴”(陆游《塞上》)、“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梅尧臣《环州通判张殿丞》)、“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司马光《塞上》)等,诗歌将汉唐历史上的玉门关、陇右等地名和宋代现实相联系,以此来借指宋代边塞之地。
其次是对历史典故中的地名的化用。宋代宁夏边塞诗中出现了细柳营、燕然山等地名,它们在宋代宁夏边塞诗中的出现,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地名,而是与宋代民族关系恶化、边塞战争频发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以此借指当时地处偏僻、危机重重的边陲之地。较为典型的有“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燕山纪功后,麟阁耀鸿名”(文彦博《从军行》)、“胡尘不近弹筝峡,汉月长悬细柳营”(范祖禹《送蒋颖叔赴熙州》)、“不应幕府无班固,早晚燕然刻颂诗”(陆游《塞上》)、“主人待勒燕然石,谁道能铭独姓班”(强至《送刘嗣复都官赴辟秦州幕府四首(其二)》)等,饱含了作者的抚昔伤今之意,表现了作者希望战争取得胜利的强烈愿望。因此,诗歌化用历史典故,怀想历代前贤在边塞的丰功伟绩,由此感慨作者所处时代边塞堪忧的现实,作者亦是希望能借历史典故振奋人心、号召抗敌。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代宁夏诗歌中对地名的描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及,而是有着深层涵义的。对历史战争中地名的.化用,能借历史地名突出宁夏边关的重要性;其次,历史典故中所化用的地名,也能激发边塞将士们效法前贤,奋勇杀敌的决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