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读后感选录(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自从孔子开办私学授徒以来,中国的教育行走了几千年。中国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主要引进前苏联的教育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欧美教育,教育理念发生重大变革,教育体制与国际接轨,教育迎来一个春天。目前,我们的教育遭遇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发展的均衡问题。我市是教育大市,如何发展教育大市,巩固教育强市的地位,任重道远。目前,我市乡村“麻雀小学”共有1000多所,形成了“老、少、边、穷”的现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师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促使一些学生家长心理上滋长了“赶名校”的现象,致使一些学校生源爆满,而另一些学校则产生了“学生荒”。
二是教育方式变革的问题。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工程,一时很难看到的明显成效,而最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能是
三是母语教育问题。安庆日报文艺副刊沈天鸿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曾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我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的标题吸引了我。说实话,现在是新闻爆炸时代,一天有几千条几万条新闻在轰炸我们,让我们猝不及防,让我们目不暇接,一个标题抓住读着的眼球,一篇作品就算成功了一半。《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引起我的兴趣,首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其次是个“老牌文艺青年”,平时好钻故纸堆。我曾严厉地批评,当下国人语言的粗鄙化现象,嘲笑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而脑袋越来越贫(主要是说人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可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大款就会让一个书生窘得钻地缝!人们对物质的热衷,冲淡了对人文知识的追求,语言修养,到了尴尬的境地。
我平时好文墨,偶尔写写东西自娱,偶有见报,欣喜之余,与同事共享,没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写这些诗词干什么,那可是退休的老头子干的!”现在,连教师都鄙视诗文,何况他人乎?据我了解,在我区近千人的教师中,没有几人阅读文艺作品,就是那些“曾今的文艺青年”,也是“渐行渐远”,无心境再去亲近诗文。没准想,你在大路上,见到一个西装革履或者摩登女郎的时候,他们会冷不丁给你个“粗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