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康德何谓启蒙的读后感集锦(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康德违约
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一生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不外乎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简单的学者生活,就像一台机器一样精准,从未有过什么变化。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雷打不动地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从来不会有错。
1762年夏天,康德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爱不释手,为了能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康德违约了,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废寝忘食地细心研读了一个星期,以致邻居们在这一个星期之内竟一时搞不清是否以教堂的钟声来校对时间。
“人不痴,不成事”。为一本书而违背自己的生活常规,由此可以看出康德对学问的痴迷程度,这恐怕也是他成为一代哲学大师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康德的守时故事
德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Pünktlichkeit ist die Höflichkeit des Kaisers.”—准时是帝王的礼貌。德意志民族的性格以严谨和遵纪守法著称,而德国人的守时也很出名。著名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就非常守时,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工作到7点,晚上10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抵换上庄重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他的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因此诗人海涅曾说,哥尼斯堡的家庭主妇们都把康德作为这里的标准时间,根据他每天路过的时间来校正自家的钟表。
1779年,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威廉·彼特斯。动身前,他曾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前到他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