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不再是个别人的孩子读后感汇编(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
我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聊聊这本书。
大多数读者,读完之后为里面的孩子感到心疼,我虽然也是,但我更多会为这些父母难过。
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和普罗大众差不多的母亲,不是特别会带孩子的,也不是情绪管控很好的,常常也会用外界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孩子的母亲。
也许是因为工作原因,我觉得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育儿这件事上便是有诸多经验可以利用,但真正做母亲后,发现被这个观点耽误了。
育儿这个事,从来没有人,天生很擅长。
不管你有多少经验,不同的孩子,经验都不适用,你只能花时间和精力,察觉孩子的不一样,找出和他们共处的方法。
注意,我说的是,共处,不是教养。
书中的父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知道如何当父母,一种是真的不适合当父母。可是他们都最终都成为了父母,为的只是一个“正常”的标签。
-正常地长大,学习,成绩要去到平均分。
-正常地上兴趣班,平时有演艺活动,要能正常地表演。
-正常地完成人生轨迹,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考研,获得体面的职业。
-买车,买房,有存款,然后有家庭,有小孩,然后再重复循环。
每一个父母,都是从孩子长成的,即使我们不满足自己被养大的方式,却又逃不出被自己孩子厌恶的结果。
没有哪个做父母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快乐,所以我们把“快乐”进行模式化,让孩子去一一满足这里面的条件。
分数考好了,孩子更自信;
考级成功,孩子有成就感。
比起学习和看电视,问问孩子哪个更快乐,孩子肯定会选择后者,可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敢冒险,因为我们害怕孩子日后没办法从竞争中胜出,成为班级里“不正常”的那个。
我们害怕别人说我们没有尽到做家长的“义务”,我们害怕孩子有一天回头怪我们“当初为什么不更加严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