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李白身世之谜读后感整理(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九世孙的身份不相吻合。如李白所认的族叔李阳冰,也是李?的九世孙,论理与李白同辈,又如李云是李渊儿子李元庆的曾孙,为李?十一世孙,李白也称之为叔,把自己降低了三辈。可见,李白对自己的身世都把握不定。李?九世孙的说法可能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的编造,目的是抬高自己的门第。难怪有些史学家不仅不相信李白是李?九世孙的说法,乃至怀疑他汉族的族属也是冒牌的。唐史专家陈寅恪曾断定:“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本为胡人,绝无疑义矣”陈寅恪先生的意见纯系主观推理,极少有人附和。
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李白对自已的近代长辈始终闪烁其词,尤其是称其家由西域归蜀是“潜还广汉”,“逃归于蜀”。按理李白先人当年不论是出奔还是触犯刑律而逃寓远方,时隔百年,根本用不着“潜还”,或“逃归”。这里面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清人王琦由此推测:李白父亲李客的“逃归”、“潜还”很可能与“任侠”“避仇”有关。所以李白始终对自己的父亲讳莫如深,躲躲闪闪,也不敢向朝廷和皇帝明告自己的身世。李白自己的言行中,不是也不时显露出象他父亲那样豪爽任气,侠义心肠的气质吗?
拓展:李白简介
生平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