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读后感细选(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散文的读后感3篇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了朱自清和俞平伯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同游秦淮河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开篇是写秦淮河的船,这些船带着古韵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飘来。大船不失厚重大方之感,小船也不失情调,“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有了这些船,桨声灯影里的梦便从船驶过留下的涟漪中荡漾开去。
游秦淮河像是在读一本史书,有过繁华,也有过荒凉;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起始时,灯影绰约,纸醉金迷,歌舞升平,有大富大贵之气。但历尽繁华之后,便是荒凉,没有密密的人家,“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在历尽繁华之后,又感受到无边的荒凉,使人心中涌起历史盛衰之感,于是诗人作诗,词人作词,便为我们留下不少名篇。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反而利用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光、形、色、味,细细描绘,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
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悠远的美流向远方。
散文的读后感3篇2
这篇是俞伯平的作品,是朱自清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姊妹篇,它们被誉为秦淮河风光的“双壁”。俩好友为排遣心中苦闷,仲夏之夜同游秦淮河时,约定以同样的题目作文,于是便有了同样的两篇美文。与朱自清通过全景式的景色描写抒情不同,俞伯平更关注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呈现朦胧的意境。虽然两人风格迥异,但是内容同样精彩,在文坛被传为佳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