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尽皆失色、尽皆隐匿”等词语的意思。
2、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古体小说,对于感兴趣的句子能读好句子间的节奏与轻重。
课前谈话:
考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教学流程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
1、教师简介司马懿。
师:《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2、生用几句话简介孔明。
师:你也能用简单的两三句话介绍一下孔明吗?
二、初读课文,借助题眼,创设统领性问题
1、师: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难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自信能把课文读通顺、正确的`请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学生停止自由读)
出示: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教师在检查中随机让学生猜猜个别难解的字词。如:引、望、于、凭、敌楼等。)
3、师:把句子读通顺,这已经做到了学好古白话小说的第一步,接下来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师:是呀,孔明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而这些内容文章的课题已经精炼地概括了。你看,孔明如此巧妙的空城计不正是点出了课题中的————(生接读)“智”字吗?一起把课题再读一遍。(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课题;引出题眼“智”。)
5、师:孔明是个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现在哪里?(教师圈出“智”字,并在上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聚焦“空城计”,探究孔明的“布局精妙”
1、师:同学们,说到孔明的“智”在这篇课文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那肯定是“空城计”部分了,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空城计内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注上旁注。
2、交流: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体会到孔明的聪明才智?
3、梳理提升,锤炼语言。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呈现“空城计”相关内容。
①将旌旗尽皆隐匿
②诸军各守城铺,不得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
③打开四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
④魏兵到时,不可擅自行动
⑤披鹤氅,戴纶巾,
⑥凭栏而坐,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4、在引导出示⑤、⑥两点时,插上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师:我发现这两句话的内容有些重复,我们也尝试来改改古白话小说好吗?
师生引读:“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左童子手捧宝剑;(生接读:右童子手执麈尾。)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生接读: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师:还有一种改法呢!“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一童子在左,手捧宝剑;(生接读:一童子在有,手执麈尾。)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生接读: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读改后的句子,再提炼孔明的举止打扮要求自己做到哪几点?。
5、师:是呀,孔明的安排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同学们,你能否用清楚的话说说孔明如此布局的用意所在?请你选择其中一句来说说。
ppt出示句式:孔明“①②③④⑤⑥”是为了 。
生自由选择,凭借句式,进一步梳理、言说;生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孔明“空城计”的用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尽皆隐匿”)
6、师: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正是孔明空城计想要达到的效果。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ppt出示:孔明这样做是为了 。
7、师:是呀,空城计中的这番布局真是太妙、太绝了。谁能来读读孔明这番命令的话呀?
(学生读的不好,教师这样引导:丞相说话吞吞吐吐,神色慌张,看来丞相心中无底呀,哎,此番我等命休矣!学生读的好,教师这样引导:丞相说话神定气闲,胸有成竹。心中定有退敌妙计,我等尽可放心!)
8、师:孔明刚才的命令和他自己的一些举止打扮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孔明之智表现在“空城计”的(板书:布局巧妙)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四、聚焦“起因、结果”,再探孔明之智——沉着冷静、料事如神
1、师:空城之计,大智大勇。那么除这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孔明的“智”呢?
学生关注首尾,自主划找还能体现孔明智慧的句子。
2、根据学情,随机选取以下板块交流。
板块一:聚焦“结果”,感受“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2)读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刚才有同学说司马懿是多疑之人,这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追问一句,司马懿将大军尽皆退去的时候,是在犹豫中撤退,还是在坚信中撤退?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马懿撤军时的坚决,并随机板书:尽皆退去)
(3)师:是呀,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尽皆退去”的结果,也正是孔明所预料的。这里我们看到孔明表现出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智”呀?(板书:料事如神)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沉着冷静”的智者形象
(1)辅助设问:如此巧妙的空城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2)理解情况危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①用分数“150000/2500”感受敌我力量悬殊。
②朗读感受当时情况危急。
a、抽学生读好“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b、加上“报”字再读。“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3)小结:面对众官的尽皆失色,说说孔明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智”?(沉着冷静)
五、拓展延伸,激活阅读期待
1、师:面对众官尽皆失色, 他沉着冷静;面对大兵压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敌兵尽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诸葛亮的“智”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教师边说边用箭头指向课题中的“智”字,同时擦去旁边那个大大的问号。)哎,这个时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马懿可是最不高兴的人了,想想,这时他会有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看看罗贯中是怎样写的。齐读——ppt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
3、师: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事例写到孔明的智慧。同学们,这里我找到了其中几个章节,课后大家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式,再去读小说,感受更丰富、更精彩的孔明智者形象。
《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附:板书
孔明智退司马懿
↗ uarr; ↖
沉着冷静 巧妙布置 料事如神
uarr; uarr; uarr;
尽皆失色 尽皆隐匿
听后小记:
王老师在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快速聚焦到题眼“智”字,然后围绕这个“智”字展开教学。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向心力强,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说体会等方式充分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大气、诙谐,整个教学过程简却丰厚、约而不单;框架粗放,细节丰满。
真是望尘莫及啊!
学习目标:
1、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通过反复朗读、查找
3、通过认真品读文本,感受孔明的“智”。
4、通过文本的阅读,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正确字音,并借助注释、资料等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较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文言文,并感受孔明的智慧。
教学难点:
如何展现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课、激发兴趣
1、师以粗浅的文言文句式讲述原章节的大意,预设悬念。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2、引课,读题。
3、简介《三国演义》,及原章节题目。
二、粗通文本、了解大意
1、学生放声再读文本。
2、指名学生朗读(适时纠正评价)。
3、说说课文大意。
4、议议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多读 查资料联系上下文)
三、紧扣题眼、品读文本
1、同学们刚才已经较好的说出了课文的大意,这大意在课文的题目就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再读课题,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为关键?(圈“智”字)
2、孔明之智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再读文本,找找划划。(在“智”字下打个大问号)
3、交流学习,随机通过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找到句子,朗读、讨论形成板书。(布局周密尽皆隐匿 镇定自若)
5、朗读孔明布局的整段话。
四、聚焦首尾、再探题眼
1、孔明的空城布局实在巧妙而周密,课文中除了这体现孔明的“智”,还有哪也能反映这个智”字吗?请读读课文的结尾,再次找找划划。
2、交流,出示句子,谈谈感受,板书(料事如神知己知彼)
3、同学们如此精妙的空城计,诸葛孔明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读读开头几句话,我们会再次看到他的智慧。
4、交流学习,分析形势、双方军力对比,众官惊慌神色与孔明冷静对比(尽皆失色临危不乱)
五、拓展延伸,展现魅力
1、结合板书小结课文
面对众官尽皆失色,他临危不乱
面对敌人大兵压境,他周密布局
敌兵果然尽皆退去,他料事如神
洞察司马小心谨慎,他知己知彼
2、到此,孔明的智,我们不再有疑惑,更给了我们读者无尽的感叹——世有孔明,不再有智者。我们就把这问号改成叹号吧。
3、《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故事写了孔明的超群智慧,我们还知道一些吗?(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
4、是啊,同学们,孔明的智是《三国演义》的一绝,再加上关羽的“义”,曹操的“*”,后人称为三国演义的“三绝”。我们阅读时不妨关注此三绝。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六、推荐名著、引领阅读
课件出示:
1、亲近经典,感受经典——罗贯中之《三国演义》。
2、研读三国,深层领会——易中天之《易中天品三国》
板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孔明之智
临危不乱 布局周密 料事如神 知己知彼关羽之义三绝
曹操之*
尽皆隐匿尽皆退去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1
书能带给我们快乐,像丰收那样的快乐。《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让我深深佩服,怪不得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呢!
西城兵力薄弱,魏国得以进攻,蜀国西城危在旦夕,诸葛亮却出谋划策想出“空城计”,不用一兵一卒就让司马懿赶忙退兵。诸葛亮巧用自己的“智”与司马懿的“疑”让西城暂时化解危机,真是足智多谋。
诸葛亮有两点使我佩服:第一是“智”,第二是“静”。
诸葛亮的智慧简直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用表象来迷惑敌人,故弄玄虚,将一座空城体现出是一座兵力充沛的西城!他用琴声的起伏音律来让敌方吓得退兵,真是厉害。
诸葛亮的“智”很难学,但是他的沉着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危急关头露出不慌不忙的样子,十分重要,如同在溺水时不要死命挣扎一样。我们如果遇难事时,沉着不慌乱,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也许就能成功呢?“空城计”的故事中,诸葛亮弹琴开城门需要沉稳;面对司马懿兵临城下时,随机应变琴声激昂时更需要冷静沉着,临危不乱的心态!这次疫情,“宅”在家中也要沉着不慌乱,要相信新冠肺炎一定能被我们打败!坚定必胜信念,也能增强防止病毒二次传播的免疫力。
《空城计》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聪慧,让我了解到历史的意义,也让我悟出更多做人的道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让人智慧了,读书让你向生活之“美”延伸。“空城计”的故事就是一块充满“智”与“静”的美玉。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2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我今天看了《三十六计》之“空城计”,讲的是蜀国的大部队都去打仗了,曹操趁机率领部队想夺下蜀国。诸葛亮在敌人兵临城下时,想到一个妙计。他打开城门,毫无防守,只让两名老人在城门打扫卫生,根本无视曹操大兵压境,诸葛亮在城头悠闲地弹琴。此时,曹操心里却打起了鼓,诸葛亮不可能毫无准备地等着我攻入城,他肯定有暗兵埋伏在城中,等着我攻城,攻进去以后就会陷入埋伏中。从琴声中,曹操听出诸葛亮毫无畏惧之心,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退兵观察。数日如此,诸葛亮稳如泰山。曹操也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以撤兵为上,放弃了进攻。诸葛亮不伤一丝一毫,大获全胜,守住城池。曹操得知真相后,自叹不如。
从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在危机时刻,不能着急,要冷静,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比如,某天晚上,我遇到了抢劫,虽然我什么都不会,但我“哈”一声,摆一个武术pose,对方一定吓住了,我再不漏声色,再“咦”一声换个武术pose,毫无惧色,劫犯肯定我是练过武术的,就有可能被吓跑。虽然爸爸妈妈从不给我零花钱,他也抢不到什么,我知道关键时刻气势最重要。但爸爸妈妈告诉我,遇到劫匪,不能使用《空城计》,而要使用《走为上》计,能跑则跑,跑不掉,则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要抵抗,保命要紧。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3
《三国演义》是一部闻名于中国的古代经典名著。其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其中,令我喜爱不已的还属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啦!
在三国鼎立时期,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只有以往多名士兵看守,便立马派兵攻取。蜀国得知后,立刻请诸葛亮来想对策。当司马懿到达之时却发现城门大开,只有一人在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楼之上从容地弹着琴。活生生的把司马懿给吓了回去。
我一读完这故事,就不由得赞叹起来:“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可真够厉害!”在西城内无一人看守之时,他却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悠然自得地弹琴。面对司马懿的大军,未表现出一点儿心虚。制造出胸有成竹,城内有千万兵马,埋伏着、等候下令的假象。并且他十分了解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所以才敢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摆空城计。城门大开加上他悠然自得的拨动琴铉,无不使一个本身就多疑的人产生种种疑虑。司马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定退兵也一定是诸葛亮料想之中的。若是张飞带兵,那诸葛亮的计划肯定泡汤。因为张飞才不会多想,带着兵猛冲、猛干就对了!这个故事可真是让我回味无穷、津津乐道呢!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名著,就是名著!经典,就是经典!其中一个小故事,就这么耐人寻味,更别说一本书啦!我喜欢“空城计”,更喜欢《三国演义》!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4
今天,我看到了《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诸葛亮自丢了街亭之后,便准备离开西城城。司徒懿率领十万人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这时候,诸葛亮只有两千多人马,但是,他依然命令打开城门,并派出大约20名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清扫街道。
而诸葛亮,则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司徒懿的部队冲到城门,见到城门大开,老百姓在扫地,诸葛亮悠然自得地弹琴。司徒懿知道诸葛亮做事小心,认为其中会有一场大埋伏,所以他立刻撤走了所有的人马。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诸葛亮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虽然没有手下没有太多士兵,却胆敢制定这样一个“空城计”,使老谋深算的司徒懿上钩。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聪明勇敢,镇定从容,遇到困难要尽力解决。所以,在遇到危险的时刻,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沉着冷静,从容应对,足智多谋。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运用这一战术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敌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诸葛亮利用空城计成功躲过一劫,正是他十分了解司徒懿小心多疑的性格。诸葛亮的空城计举世闻名,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空城计就被很好地使用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只要有勇气,有正义感,有时候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空城计读后感500字5
时间是宝贵的,如果将别人玩耍的一分一秒利用起来——读书。那么恭喜你,你会成为“成功而快乐的读书人”!
今天,抓紧的我在学校里完成了一部分作业,回家来不但轻松多了,而且还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三国演义》。我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完以后,我对孔明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主要描写了诸葛亮派兵去运粮草,可是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司马懿大军前来攻打的消息,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冷静的诸葛亮用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的故事。

读《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汇集96条


面对大军压境、城内没有守军的危急形势,诸葛亮表现得十分镇定,用悠闲的琴声迷惑了多疑的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阻挡了敌军。其次诸葛亮的空城计十分有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的司马懿晕头转向,不只是退还是攻。如果诸葛亮没有冷静,和其他文官一样慌张,那后果将会怎样呢?结果会是:诸葛亮被杀害,城池失守,国家不久就会灭亡。可见得,在关键时候,冷静是多么重要啊!
假如你在碰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才会可能渡过危机,如果慌张,往往就会一败涂地。例如一个人碰到了熊,慌张逃跑可能难逃熊口,如果冷静下心来想一想,熊是不吃死人的,最明智的人马上会选择装死,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三国演义》里那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战争里,其实里面却蕴含着许多道理,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