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咬文嚼字读后感高中高考整理(4)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2
选入高中《语文(必修5)》的《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篇优秀的文艺随笔,更在于它本身就是在讲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所以语文老师大都很重视本文。
“咬文嚼字”通常含有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现在不少学生对语言不大讲究,有些随意,表现在作文和随笔中,就是语言粗糙、啰嗦,大白话、网络语时有所见。至于语言的贫乏,写法的老套(即文所说的“套板反应”)等问题,也值得注意。
有鉴于此,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梳理层次、找出关键句、体会事理结合的写法,自己补充并讲析了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搜集的语言实例之外,特地布置了一次作文,让学生写“《咬文嚼字》读后感”,以图达到“读思写”相互为用,一举三得的效果。
1.读:写读后感,首先要确定感点,进而确定文章中心,这就需要反复读原文,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原文,特别是其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对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2.思:写读后感,须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想借此引发学生对自己语言运用的反思,促使学生日渐养成用语谨严的良好习惯。
3.写:读后感是一种常用文体,从拟题到章法到用语,都有其自身的写法,通过这次作文,可以使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3
这个课的讲解让我挫败感骤增。
我们安排了三个课时,也是借鉴了名校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子。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做学案。第二课时再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结构,搞清楚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最后一课时分析论证方法,借鉴经验。
教学设想是美好的,可是在第一课时之后,我悲哀的发现,我们学生根本就没有读懂文章。长久以来的讲练模式训练了他们的做题能力,但是却限制了思考能力的发挥。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即使学案上的题目难度适中,层次分明,面对课文,他们仍然一头雾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