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读后感整理(2)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最直观的感受是:人的一生呐,读过的书太少,要读的书太多。
以我浅薄的认识所理解的先生认为的好的文学作品应当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能认识到人的“原罪”而又对人间民众的疾苦有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即能写出人间永恒的"矛盾与冲突,写出人性。
二是文学必须具备的“优美”。
中国古典文学很多已经足够优美,但诸如李白王维之类更在意的是个人的自由洒脱,大概只有杜甫之作始终心系民众。
而中国现代文学则大多不够优美“人道主义”得又略显刻意,因为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真正的人和人性,而是更多的把文学当作宣传共产主义的工具。
先生认为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共同缺乏的,也是中华民族缺乏的是一种信仰以及对人性的探究,这也是先生认为中国文学比不上西方文学(尤其是三大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但先生也说“假如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而大艺术家因之难产,我觉得这并没有多少遗憾”,对此我无比赞同。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来自苦难,无论是作者个人的苦难还是整个国家社会的苦难,假使大家都能过得幸福,那创作源泉枯竭也罢。
要读的书太多,时间太少,继续读下去吧。
红与黑读后感 篇1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