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汉语修辞学黎运汉读后感选录(2)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篇一: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修辞——
① “修辞是提高证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则规律。”(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5)
② “修辞是语言交际参与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确切地组建和正确地理解话语,以达到理想交际效果的活动。”(黎运汉《汉语修辞学》P5)
③ “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积极的语言活动。”(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P7)
从以上各家对修辞的定义可以看出:语境(语言环境或题旨情境)是修辞赖依存在的客观基础,修辞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交际(或表达)效果。由于语境不同,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有别,所以对同一事物往往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称呼除用第一称代词——“我”之外,还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别选用了“‘老’儿子”、“老儿子”、“幼子”、“逆子”:
① 我是“老”儿子。
② 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她的老儿子。
③ 时代是我成为逆子。
④ 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又如作者第一次提及姑母时,并不像后文一律用“姑母”称之,而是以“父亲的寡姐”来交代之,既表明其与作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体现出了她寓居娘家的生活处境。
再如作者写姑母的离世时——“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当姑母死去的时候”、“姑母死了”,而写到母亲时则用了讳饰的辞格——“不祥的消息”、“不好的消息”、“不幸”、“去世”。作者对姑母和母亲的情感态度,可谓泾渭分明矣。
狭义的修辞指修辞手法(修辞格、辞格),即“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物定模式。”(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1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以排比为主、还兼有比喻、反复、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