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历史深处的晚晴读后感精选(2)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年轻的时候,读李商隐的《晚晴》,觉得很美,一如他的其它诗歌,如烟雾笼罩的梦中烟柳,朦胧迷离;如夕阳斜照的一声叹息,幽幽的哀婉,淡淡的感伤。至于其中深意,便不甚了了。
近几日,闲暇之余,又重读了一遍,一遍之后,略有触动,又细细品味,便慢慢有了些感觉。方才发现,《晚晴》,是李商隐少有的明朗欣喜的写景抒怀诗作。
据李商隐自己说,他十六岁就“以古文出入诸公间”(诗人自编《樊南文集》叙),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远大抱负,但是,在晚唐牛党和李党的党争倾轧之中,李商隐因入赘李党骨干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陷入党争狭谷,一直受牛党的忌恨与排挤。玄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他更备受煎熬。
李商隐的诗歌,对自然美有精致细腻的独特观察,对人间真情有独特深挚的体验,他的诗歌中朦胧迷离的意境,含蓄隽永而又略带感伤色彩的情愫表达,让我们感觉到,从本质上说,他是个比较清朴单纯的读书人,是个心理机敏而脆弱的诗人。
如同中国许多文人一样,李商隐受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两种思想的渍染,生活在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官场中,功名利禄,如同鸡肋,食之无味,欲舍不能,又特别要承受来自阴沟暗渠的官场上的明枪暗箭,其内心的矛盾纠葛,其心理的压抑感,是不难体会到的。当然,让有些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人看来,他便有浓郁的书呆子气,甚至显得弱智。而在内心,他是极其排斥这种官场恶习的。在《安定城楼》一诗中,他说自己如同“贾生年少虚垂涕”,就为自己做了悲剧性的比况。而最后的“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更是借庄子寓言,表达自己对官场恶浊的睥睨轻蔑,决不妥协;也对那些热衷官场仕途的禄蠹,极尽调侃奚落。在牛李党争的"夹击下,不得已,他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做幕僚,郑亚对他信任有加,使他领略到些微的人情温暖;远离党争倾轧,也使他享受到精神的解放。
我也曾到桂林一游,桂林那清澈见底,蜿蜒曲折的漓江风情,两岸那平地凸起,连绵不绝,绿意葳蕤的群峰,那形象逼真的象鼻山、笔架山,那四面碧水环绕,满是鸟语花香,异族情歌荡漾的湖心小岛,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我就想,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一定美丽了他的眼睛,愉悦了他的心境,消解了他的压抑。在桂林,他独居高阁。这大概是他自己的选择:身居高处,可得地势之便,眼界开阔,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春夏交接之时,有一天傍晚,也许是无意之间,一抬眼,他看到,夕阳的流晖倾洒在小窗上,微弱柔和,给他的心里带来了一丝光明,一丝温馨。他推开窗子,只见雨后晚晴,云收雾散;清新的空气氤氲扑鼻。极目远望,雨后万物,鲜亮滋润,增彩生辉;平地凸起的群峰,青翠碧绿,蜿蜒多姿,平添妩媚。雨后的傍晚,天地之间,山水乡野,分外静谧而幽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