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孩子的问题是问题马读后感汇聚(24)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有幸在学校借到了《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这本书,真真切切解决了我的实际问题。
1、针对孩子兴趣,增强教学活动吸引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东西会投入极大地热情,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将表现出消极情绪。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合作教育的时候,应该找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在活动展开之前有意识的调动孩子合作的兴趣 ,或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不同的活动、新花样渗透合作教育思想,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样以来,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通过情景导入记忆也更深刻,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2、采用小组评比奖励制度,激发集体荣誉感。
在教学中展开某项合作活动的时候,采用小组评比奖励制度可以调动孩子更积极快速的进行合作。例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每组的编号,在表现好或完成任务的小组下面打五角心,且说明如果有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孩子将会擦掉此组一个五角星,最后五角星最多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奖励。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孩子们因为怕自己组的星星被擦掉,所以会很听话的进行合作,也因为想得到更多的星星使得孩子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合作活动中,活动会因此开展的更加顺利有效,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多为集体为他人着想的思维。
3、小组搭配时注意能力互补,友谊搭配。
在搭配合作伙伴时也是有讲究的,在培养优秀的孩子同时,也不能忽视能力弱的。让能力强的孩子与能力差的孩子合作,可以促进后者的能力发展,也可以以强带弱,促进合作的共同完成,不然将会造成能力强的孩子越来越强,而弱的越来越弱。同时,多让孩子与自己关系要好伙伴搭配合作,效果会远远超过与关系不好的伙伴合作。
4、 孩子合作出现问题时,不急于干预。
孩子在合作时经常会发生争执冲突或向老师告状甚至哭脸,这时老师对孩子冲突的介入,一定要建立在认真观察、成熟慎思的前提下,一定不能一看到冲突发生就立马冲上前去批评,过早的干涉会剥夺孩子在合作中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与能力,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活动的继续并且容易滋长孩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往后容易一遇到问题就习惯找老师 。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急于干预,要先“看一看,等一等”,在确认需要干预后,要先关切的询问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