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正义正气的读后感总汇(4)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最后,只能用他的那首诗才能压住自我文本经络,也仅有这首诗才能压住我的思绪——《正气歌》: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国内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国内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国内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国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即使中国民族历程了好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后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呈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持于那样的品格呢?也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品日常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贴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我的良知,持于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我,把道德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紧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品生命,物品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也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1位;假如所有的人都把物品生命放在第1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1位,是中国民族1个凸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我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因此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也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要素也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因此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也是要不断积累,才能到达浩然之气。文天祥也是那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