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可杀不可辱的人读后感整理(4)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由古至今,人们以死明志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是人的信念至死不渝,在污辱面前不屈的态度便显得尤为可贵。
陶渊明在面对权贵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后人称道,在侮辱面前他选择了放弃职场生涯,隐居入世的生活态度,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惬意诗篇;项羽面对“垓下之围”,用利剑刺穿肉体,浓浓的鲜血染遍他足下的肥沃的土地,让李清照不禁题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诗;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无惧色,挺起胸膛,用热血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舍得有限,方能赢的无限。
为了获得尊严,放弃生命是对生活的尊重。若只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苟且偷生,最终这种行为为世人所不齿。抛弃尊严,接受污辱就如丧失树皮的树没有了活下去的支柱,如盲眼的鸟,失去求真的方向,似行尸走肉的虎,桎梏了自由。
故士可杀不可辱,宁弃宝贵生命,宁别美好人间,宁忍绞肉之痛而不肯接受耻辱。这是人格宝贵的体现,是人对生命的真正理解,是对尊严的捍卫与守护。在漫漫的黑夜长路上,找寻自己的人格法线,坚守不变的信念,懂得放弃,学会选择,面对侮辱,坚定立场。
生,我所欲也;辱,亦我所恶也;二者不可存兼,舍生而拒辱也。
士可杀不可辱尊严作文【2】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会看到正义之士因落入贼人之手高呼一声:“士可杀,不可辱!”然后拔剑自刎。咋一看,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但细细想来,只为个人荣辱而放弃生命,这样做值吗?
春秋时的吴越之战想必大家都听过。越王勾践先败于吴王夫差。夫差罚勾践夫妇在王宫里服牢役借以羞辱他。试想,昔日一国之君竟落到如此田地,颜面早以荡然无存。照“士可杀,不可辱”看来,勾践早该自刎了。可他却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迎逢,终于骗得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归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后来一举灭了吴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