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尼采在哭泣的读后感汇集(2)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她推荐了我这本书,作者欧文亚隆是她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碰巧尼采是我本科时期最喜欢的哲学家,我问她,尼采读多了,人是不是会偏执?她说这个人最后走了极端,我说:所以疯了?她说是啊!我说我曾十分着迷于尼采的思想,本科那会想读他的经典著作《查拉和斯图拉如是说》,读了两页没读懂于是作罢。她微微一笑,说:别说是你,就算是我们这么多年社会阅历的人也读不太懂。
好在《当尼采哭泣》这本书介绍的并不是尼采的思想,而是作者假托近代两位著名人物——尼采和佛洛依德,让他们互相治疗对方。昨天回家上网一搜,发现了这本书早已被拍成电影。毫无疑问,电影要比原著逊色很多,但图省事的.我还是决定看电影。
影片中的尼采变成了心理学家,为佛洛依德治疗心理疾病,后者爱上了他曾经的一个女病人,在尼采的启发下,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对未曾谋面的母亲有种依恋,尼采借机宣扬他的超人思想,鼓励佛洛依德和那个女人搞外遇,抛弃原有的家庭。佛洛依德让他人对自己实行了催眠,催眠中的自己妻离子散,催眠后佛洛依德重新回归家庭,放弃了尼采的超人思想。
电影的结论还是比较的正统。有趣的是,尼采在治疗佛洛依德的方法我也曾对自己用过,例如,我明明喜欢一个女生但我的理性告诉自己她不适合我,,为了消除这种幻想,我把她想象成一个性格有问题、水性杨花的人,让自己对她产生厌恶感,这种方法虽然残酷,但很有效。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方法:有个故事说,一位高僧为了启发弟子美女如皮囊这个道理,把一名刚过世的年轻貌美女子放在大殿中,让弟子亲眼看到美女腐烂变臭的过程。对于不切实际的想法要控制,看来这点东方和西方是相通的。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雷老师推荐的电影《当尼采哭泣》。当看这部电影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进入别人的内心,与别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需要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问题,这样一是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可以让沟通更顺利的进行,因为有时我们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可能天差地别。就像电影中尼采对罗的愤懑一样,在他得心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他不能忍受罗推开他,但在罗的心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最后,当他通过布雷尔一声了解到这点后,他也就化解了心中的怨恨,最后成就了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