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张炎《高阳台》读后感总汇(4)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参考答案:
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2分)→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2分)→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2分)

(1)本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2)试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面对花儿凋零、春光逝去而生发的伤春之情,(1分)看见当年燕子、听见啼鹃而触动的故国之思。(1分)
(2)①用典。“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见说.二句化用辛弃疾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答道一例即可)②对比。“当年燕子.与“苔深韦曲,草暗斜川.的如今景象形成古今对照。③借 景抒情。“苔深韦曲,草暗斜川.以荒芜冷落之状写出故国之思,以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抒发亡国之痛。(一点2分,能够写出两点并加以分析即可4分。其 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赏析
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尤其两个“怕”字,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