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世界习俗大全读后感精选(4)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把新桃换旧符,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
恰逢寒假,我细读了叶涛先生的《中国民俗》,体会到中国民俗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现了无数伟大的人物。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却被我们这一代人忽视,导致许多社会问题涌现出来。例如:中国节日不被重视,许多中国青年沉迷于“洋节”,许多人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等。
在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更多的是仪式感。仪式感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词,被越来越多人提到,但遗憾的是这并不代表真的有被重视。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应该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比如过年,许多习俗伴随在我们身边,贴春联、吃团圆饭、看春晚、穿新衣、接财神等许许多多每年都反复进行的仪式。但我并没有厌倦它,而是更加的喜爱它,因为它象征着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信仰,在新的`一年中的精神支柱。它反反复复地提醒我们忘记去年不开心的事,在新的一年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