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读后感合计(4)

2022-08-24 来源:百合文库
手上捧着一本墨香飘溢的《梁思成传》,依然沉浸于阅读好书所产生的那种激动不已的状态中。作品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人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深刻体现出梁思成身上所凝结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继承和创新的精神。作者语言平实而不乏精妙,理性述说而满含深情,结构宏大而细致入微,情节跌宕而激流奔涌……写得不仅用心用情,而且更为用理、用智,令人感慨万端。
《梁思成传》读后感2
国庆期间,得以空闲将《梁思成传》全部看完,感触良多。
从事建筑工作的多数都知道梁思成,他是中国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传承起到巨大作用,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培养了新中国一大批建筑方面的人才,编撰《清式营造则列》《中国建筑史》等书籍,建国伊始,针对北京的建设提出“梁陈方案”,主张对旧城进行全面保护,择新址建设新城,无奈最终被否,在今天看来,“梁陈方案”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前瞻性,苏州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在老城之外建设新区、工业园区,如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如马寅初在建国初期就提出实施计划生育,但同样被否,三十年后才得以推行,重大决议均由阶级意志所决定,而不是科学论断、理性思考的结果,如今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大到国家,小到公司,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外行领导内行、主观想法否定客观推断,这种现象就是《中国不高兴》书中所谓的“文艺腔”。
梁思成就是“文艺腔”的受害者,对于古城保护、城市建设当然要听取专业工作者的意见,当年方案讨论来讨论去,持续了好久,最后还是被否了,而后进行旧城改造,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老北京城被改的面目全非,当年在战火中得以幸存的旧城墙、古建筑、古民居都毁于自己人手中。据后来的消息说,当年的一位高层领导指示,皇帝住得,为什么我们住不得。这时候任何的科学论断,人文分析都是苍白的。
北京这么干,兄弟城市,儿孙城市更要跟着好好学了,所以这几十年来,我们都习惯了对老城的拆迁,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么被毁于一旦,各个城市看着都差不多,都是高楼大厦,清一色的广场,政府领导是为了政绩,为了所谓的城市新面貌,老百姓看着大楼起来了也挺好,虚荣心也膨胀了,但再过个几十年呢,几百年呢?我们给子孙都留下了些什么?历史传承的是什么?是文化,而不是物质,物质是被创造的,文化绝了也就绝了,大家看看欧洲,他们的物质生活比我们先进的多,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样比我们好得多,很多中世纪的东西都保留了下来,他们没钱盖摩天大楼吗,他们是努力保护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文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