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守望橘子洲读后感汇集(4)

2022-08-27 来源:百合文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伟人。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毛泽东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
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长沙,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争的壮丽舞台。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学习、战斗审核的高度艺术概括。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来是以恰字引起的六个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概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
一、《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为开阔,气势梗为恢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