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如果妹》,小谈后宫轻小说与其改编动画的风评差异与其魅力所在

2023-03-05轻小说杂谈如果有妹妹就好了 来源:百合文库
本文涉及小说《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的部分剧情,有剧透成分
本文观点尖锐,如果害怕产生不适情绪可以适时关闭
提笔写这篇杂谈、随笔参半的文章,也是仔细想了想,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写的,所以下文会涉及剧透以及很尖锐的、与如今“主流风评”不同的观点。
如果对于上述话题都能做到理解的话,那么就希望你浪费几分钟来看我废话了。
首先,我个人对于《如果有妹妹就好了》这一部小说,包括现在推出的动画的态度都是唯一的,很棒!
这个评价的标准是凌驾于其本身的文字素质的,也就是我并不否认其中的描写,其中的一些桥段以及文字可以说是低俗,无聊,无事,无病呻吟的成分,但是这一系列让我冒着反对“主流风评”也要落笔的唯一原因就是其找事中所主张的主人公精神。
而这也正是所谓后宫型轻小说,或者换言之,主人公小说的奇妙之处。
出处:学生会的一己之见
曾经笔者也觉得后宫轻小说的同质化很严重,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关于这些问题的反映开始在各处萌芽,以至于包括在现今的许多作品中都会有这样的自虐neta,但是为什么这类小说还能卖出销量呢?为什么这些作品还始终有着一些人喜欢着?
我曾偏向于解释,这些小说,也许开头一样,但是后期的故事完全不同,有的不会很后宫,会稳定一条线,有的在故事上会有超展开,有的可以将设定发挥至极限,让人看到SF系或是异世界剑与魔法的极限,即便他们是template作品(模板化作品),但是都会有着不同的展开,不同的故事,这正是魅力所在。
然而现在得到的结果,不如说是正巧相反。这些作品的魅力,并不源自他们作为后宫轻小说的后期发展和潜力,而是因为他们是后宫轻小说,换言之,主人公小说,这才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那么可能要问了,怎么去解释,或者怎么去合理的理解这种主人公小说的魅力的,我的答案是,并不需要解释,也更不需要理解,因为这就是主人公精神。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要说这与现在的主流风评不同的一点,现在的主流风评的组成,大多都是以微博,私下讨论群,以及一些大手的视频分析为主,除了其中因为本身受众素质不够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人并非当事者,而是观测者,也就是所谓的,缺少主人公精神。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而且其本身更反应在了年龄上,简单的说,年龄层次越往上升,观测者的基数就会更大。而相对的,在中低年龄层的观众、受众之中,当事者的基数会十分巨大。
关于这一部分产生的影响,如果我之后有空,可能会再写一篇文章聊几句。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随之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一边倒。究其根本,也并非是任何一方看待作品的方式有什么正确与错误的区分,一定要说某一方的对错的话......
这种一边倒的原因来源于对于年龄上层者,或许说是现实情况下上位者的一种顺从性。因为本身的观点不存在任何的问题,1 2=3告诉了一个人,他自然认为是正确的,即便还有2 1=3,但是问题是面临无法判断的时候
(这里应该说是不可能判断更理性一些),更多人选择了顺从上位者,这才是“风评”的“矛盾”所在。
这里不妨就拿《有妹》来举例吧,里面有一位在写下本文时,大部分的风评一边倒的角色,京。
(或许我的话会很尖锐且无礼,但看到此处说明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否则请右上角)
京这一角色,从一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人渣了。对于所有人都很温柔,但却一直磨磨唧唧,而且在螃蟹公问了她时也撒了谎
,如果我们将之换成一个男主来看——一个男主角,明明有喜欢的女角色,但是却一直不说,还在女角色的追求者问到这件事时撒谎,做出一幅无关者的样子,同时还对所有人都温柔,做个老好人,俘获了其他女角色的心——这么一换位,这个角色的定位上马上就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味道,一个烂好人的男主角,扭扭捏捏不肯承认感情,却又不节制自己,对别的女性温柔,这样子不正是那些“主流风评”口口声声所说的渣男么?不是那些所谓的大手最讨厌看的后宫烂番的套路么?但为什么换上了一个女二的衣服,就变成了一个温柔感性,可爱又可怜的角色呢?(当然啦,如果是私人角度,这家伙超可爱的,不过,我永远爱可儿那由多.jpg

其原因也就是所谓的角度不同,就好比上述的极端观点,许多放在男性角色身上会引来争议,但实际上全面的去看待角色,却又的的确确是个温柔的烂好人形象。而这种形象得以在风评中占有绝对立场,正是因为观测者
角度。在这个角度来看的观众,一般是以分析全体角色,类似于分析众生群像剧一样,他们的角度会切入每个角色,特别是让人觉得可怜的角色,或是有复杂情节的角色,而且势必是剧情在男主角与女主角的故事未及这些角色的悲情色彩严重时。一定要得罪一下的,
比如妖精,还有本文提及的京。
这种现象的本质并不具有问题,而在于观测角度就是如此,并且这种感性的点可以说是真实且成熟的,所以能够广泛受到关注,并且成为所谓的“主流风评”。
于是乎风评的一边倒以及对于许多后宫型轻小说(包含少数角色的修罗场型)的吐槽、批评甚至是谩骂也就有了结果。并不是有的人所坚持的正确(观测者),也并非有的人所伸张的“骂不得”(当事者),仅仅是因为双方观点的不一致,才会形成现今的评价中针尖对麦芒。
(当然某些推动劣币驱逐良币的大手子们,恕我直言,燃烧你的梦)
那么我们再回到后宫型小说的魅力上来说,也就是风评分歧的根源,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失、忘却的主人公精神
上来。这是一种在轻小说这一文字载体中凌驾于一切的意识,很多时候显得幼稚且无聊,而且会让人觉得无病呻吟,无聊至极,但却又比任何的意识都真实、深刻的自我。
上文也提出了,这是因人而异的,无法解释,也无需理解。所以以此托出的是在拥有主人公精神
的受众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寂寞。
也可以理解说是孤独,或是无人陪伴。但其本质就是作为一个读者,观众,一个喜欢看小说,喜欢动画,喜欢用这些来装饰自己的空白的人来说不可能缺少的一种“多愁善感”。
"你不想成为英雄么,你不希望能成为舞台的中心么,你不渴望成为另一个自己吗?"
这可能是变身愿望,可能是对于现实的不满,可能是一种逃避,但无论如何,这种潜藏在自己心中的感情驱使着自己往这一边走,并且曾几何时,希望能看到书中的故事发生在身边,希望能成为主角,希望帮助他人,希望看到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希望能让每个人都能露出微笑。
不信你问问史密斯啊
你看吧
这可笑嘛?这幼稚么?这些难道真的只是把这一切感情当作青春期自我意识过剩和未经世面无聊低下的冗余感情所能解释的吗?
每一个人对于主人公精神
有过的憧憬,才让后宫型小说,或者说,是主人公小说永远存在着受众,也绝不会消失。就像是英雄电影,这样的轻小说与其他事物一样,是支撑起一种想法和思念的事物。
“我,想成为主人公啊。”
这就是我以《有妹》为引子的原因,伊月的这句话(出现于小说后几卷),我不知道究竟能打动多少人,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不去嘲笑或是鄙弃,而是怀着找到了答案的心情去看待。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中曾有“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这或许就是对于主人公精神最好的反面写照了。这是在戏剧中公爵被放逐的章节出现的台词,因为悲剧而悠然而生的“畏惧”,恍如证明人生七阶,从无形来,至无形去,这或许是大部分人在经受了岁月之后应该有的自觉和想法。但是在主人公看来,不正应该是相反么?
正因为还要面临这些,正因为还要走过之前的路,所以现在的每一位“主人公”才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人公精神。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被抹平棱角,被现实打败,被未知压倒。就算看着傻气,看着不动脑子,但是他们所执着坚守的,正是观测者所放弃的,他们所不愿放弃的,正式观测者所放手的。
看不见的玻璃固然异常锋利,但如果真的连打破的那一点点希望都放手,那才是正确?舍弃那些曾经被自己视为珍宝的思念向前走,才叫做成长?一定要承认混沌的正确性,才能活下去么?
生活给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很抱歉,只能那么做。但正因为如此,才能让读者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后宫轻小说,真好看啊。
因为无能为力,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喜欢有主人公精神的东西吧,因为不希望忘记,因为还有不满,因为还对于另一个自己或是少年的南柯一梦抱有着一丝张扬而喜欢着这些被人嗤之以鼻的东西,仅此而已。
“否认单纯的孩子,是最错误的事情”
那么否认过去的自己,又是否如此呢?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也能用几句话解释。
“别争了,大家观点不一样,各看各的”
“大家阶段不一样,去试着理解别人,并且给予对方理解,即便你无法支持对方的观点”
“如果你还有一点主人公精神,请唤醒它吧”
或许就这么简单吧,但是我用了冗长的文字去废话了这个主题,有偏题,有过激,但这样的文字显得更真实,如果它更随意一些,轻浮一些,那么也就没有意义了。
笔者是主张2步论的,对待任何观点和思想,都分为2步,其一是能理解对方的观点,其二,是判断自己是否能支持对方。
至于是否能够支持,那么就是各位看官自己的态度。
或许你的成熟让你还是不能捡回主人公精神,那么请坚持下去,不要忘记自己的这份成熟。
又或许与笔者一样能认同并支持主人公精神,那么请坚守这种精神,不要忘了自己出发的初心是什么,继续走下去吧。)
写到这里吧,有缘再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