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UC世纪编年史】拓展学习记录001------拉格朗日点(平动点)------晕轨道(Halo Orbit)


UC(宇宙世纪)年表的开端:摘自 着迷wiki
公元世纪(A.D.)
18世纪 1771.11.27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Joseph-LouisLagrange)提出拉格朗日点理论。
第一个时间点的内容就让我很迷茫,是时候为自己的脑袋充充电啦,资料搜罗开始:
对于现实中这位 法国籍意大利裔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约瑟夫·拉格朗日
约瑟夫-刘易斯·拉格朗治 (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
以及其学说,在网上搜罗了一下资料。(以下文字摘取自baidu百科.WIKI等)
发现:
18世纪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在1772年发表的论文“三体问题”中,为了求得三体问题的通解,他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作为问题的结果,即:如果某一时刻,三个运动物体恰恰处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给定初速度,它们将始终保持等边三角形队形运动。
原理: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由于物质的组成结构的不同会造成物质稳定性的不同,因此经过多方验证,证明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结构中最稳定的。
由于拉格朗日点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宏观世界,也体现在微观世界,因此人们认识到凡是没有拉格朗日点构成的物质都是不稳定的。拉格朗日发现这种奇异点在天体运动系统中有5个,用字母L表示。L1、L2和L3在两个天体的联线上,为不稳定点。如一个物体在这些点上稍微挪动一下,就会离去,不再复位。L4、L5是稳定点。一个物体在此点上稍有移动,不会脱离,而是绕这个点作往返摆动,为此,它又称作拉格朗日平动点。
5个拉格朗日点的计算公式
五个点特解
L1
在M1和M2两个大天体的连线上,且在它们之间。例如: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物体,它距太阳的距离越近,它的轨道周期就越短。但是这忽略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对其产生的拉力的影响。如果这个物体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引力的影响会减弱太阳对这物体的拉力,因此增加了这个物体的轨道周期。物体距地球越近,这种影响就越大。在L1点,物体的轨道周期恰好等于地球的轨道周期。太阳及日光层探测仪(SOHO)(NASA关于SOHO工程的网站)即围绕日-地系统的L1点运行。
L2
在两个大天体的连线上,且在较小的天体一侧。
例如:相似的影响发生在地球的另一侧。一个物体距太阳的距离越远,它的轨道周期通常就越长。地球引力对其的拉力减小了物体的轨道周期。在L2点,轨道周期变得与地球的相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