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春天来了|四月读书报告

春天来了,嗯...该看书了,本月带来了五本书。
给大家种草,还有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公主号“太阳与五角钱”。哈哈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当处在一个媚俗的体制化相当集中的社会,每个人都像是托马斯在做外科手术一般剖开一切,爱情、情欲、自由等一些词汇似乎都变了味儿。但是米兰.昆德拉以灵魂视角揭示了在一个特殊年代的爱情,以不同视角对于男人和女人对于爱情不同的观点与做法却使我感到了一种舒适感。
        我佩服托马斯能够在那个社会中能够依旧保持对独特的美的追寻,也佩服他对于爱情奋不顾身(即使他之前是那么的不羁),在读这本书时,我一直有一种内心充满着“生命之光”的感觉。
       我们每天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确切地说,是人、事之间的偶然相遇,我们称之为巧合。两件预料不到的事出现在同一时刻,就叫巧合。
鬼知道你这一秒还高呼“单身万岁!”下一秒你就会遇见令你怦然心动的那个人。有一位牛逼的“单身狗”曾推算过自己能够遇到真爱的概率是0.0034%(大爷的,还是去找外星人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单身狗”也是能够找到那个“她”的,并且在奉劝因看自己的结果而失望的人们努力去寻找吧。确实,就是无数的巧合让我们遇到了与我们陪伴一生的人,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我们因巧合遇见了这个人,又是无数的巧合构建了感情直至两人最终走到一起。
        爱情并非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来体现的。爱情就是一种只对一个人的表露的情感。
爱情是美好的,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仿佛有了ta,生活就是那么的有魅力——遍地花开,阳光灿烂。 
《三体》
        以前对科幻小说有着一种厌恶的执念,认为那些晦涩的名词会削减兴趣,但是却被大刘用《三体》打开了。我在想该怎么去很好的概括这部经典以及想要把她划分入哪种类型的小说,但我发现,以上两件事我都没有完成,因为实在伟大,我枉然定义必将把自己归入狭隘之类。那我把我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吧。
        每当仰望星空,从光年之外散发出的光芒点缀着夜空,不禁在想:在光源处是什么?存在着什么?假如有生命,他们是以什么形态存在?他们是否也发现了我们?这本书看完后,思路也似乎被大刘打开,我甚至坚信,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任何大神级文明只是还没有发现我们,一旦发现,光粒打击、智子打击、降维打击······任何形式的攻击足够使地球乃至太阳系以寂灭。所以对待外星人,我们还是像一个傻子一样吧,像三体监听员对叶文洁的回复“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相反,我们还是傲慢,记住吧:弱小和物质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另外,大刘对于人性的描写堪称极致,最为称奇的就是毁灭地球的人并非坏人,而是全世界所推举的圣母,这就像在说其实耶稣想要毁灭世界是一样的,具有所有人性之美的人却毁灭了地球,听起来实在可笑。同时在阅读时,所透露出来人性之恶让我感到反胃,个体为了生存,不惜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对待以前拯救世界的人,却以反人类罪被审判,被唾弃。
看到这些情景,不自觉汗毛竖立,心惊肉跳,想到大刘所写的这些东西确实正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以其他的形式发生着,不由自主开始害怕。
        大刘将一个世界观无限放大至宇宙观,并得出两条定理:猜疑链与技术爆炸。反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发展到现在,就是在不断发现和消灭其他的人种,并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才至今日。想想,人类的技术发展,从瓦特发现他奶奶的水壶盖弹起也就不到400年,但世界已经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变化。
        实在感叹,当一个理科生将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并让自己的脑洞像黑洞一样无限,那发生的激烈反应简直不可估量。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乡土中国》
         中国是一个农村的放大体,有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存在种种乱象,我们身边的人会恶狠狠的说出“农村人”,殊不知,其实我们很多人的身上都带有“乡土气质”。在社会中,本应是法理占主导的社会却被礼俗占据,这也是很好的解释了社会一些“灰色地带”。
读完书,对一个乡土社会有几点看法:
1、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律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2、乡土社会需要忘记,而且忘得舒服,因为生活是定型的,变化是多余的。
3、在乡土社会中教化作用远比教育的作用要大得多,有的时候是不需要教育的。
4、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不需要改变,甚至连社会都不用改变,因为社会一旦改变,由血缘与地缘所组成的的社会结构便会崩塌,在这个社会,身份、财富都是继替。
5、社会生活越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6、乡土社会中,经验远比知识更加重要,每个人只需要依着欲望活动就好了。
《芳华》
        一代人芳华已逝,面目全非,留下的可能是知足与平静。
        看完电影,就把书一直搁置了,因为每当想起电影很好的还原了那个时代并且对于人物的叙述使人物的形象十分丰满,而且happy ending是我觉得对两个饱受时代打击的两个小人物的最好抚慰。同余华一样,明明知道最后作者的处理肯定不会像电影一样完满,但还是忍不住去读。很喜欢严歌苓的风格,她并不像余华那样(把一个时代写的那么血淋淋)每回读到她的文字,在一个冷酷无情的时代,我却能读出些许人性以及对生活的参悟。
        书里面的爱情也似乎那么的微妙,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陪伴、温和。刘峰与小曼的爱情开始于一次接站,升华在一次托举,那个时代不乏这样的爱情,但是我总有一个错觉,那次托举仿佛是一个仪式,一个婚礼的承诺的仪式,刘峰的“我来!”就是在向所有人宣誓“I do!”而小曼的心里也无声的喊出了同样的誓言。原谅我不知怎么评价他们的感情,因为他们之间太过平静,平静的又是那么的伟大。
《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的爱情是怎样的,在一开始的感觉是“服从与命令”,但是看完《浮生六记》却改变了自己的印象。原来在封建社会女子在遵从“三从四德”的标准下,却能出现个例——陈芸(芸娘)。
        芸娘与沈复的婚姻诠释了前两记里面的“乐趣”。沈复的笔下,通过几个小场景的描写:芸娘易妆与丈夫同游庙会,芸娘携船家女三人于渔船畅饮,夫妻二人居乡下避暑……芸娘是那么的善解人意、待人和善,实在让人嫉妒沈复啊,竟能寻得如此娇妻。
        但是人生多变数,大起大落,怎知沈家中途家道中落,再加上各种琐事,芸娘一病不起,直至临终之际,芸娘断续叠言“来世”二字,一灵缥缈,竟尔长逝,读到这里,扼腕叹息。
        这本书像是一个“凹”字,前两记描写了一对神仙眷侣,中间却把读者拉回现实,即使在美好的情感还是要面对生活,最后又把读者拉入梦境,寄情山水,一位隐士跃然于纸上。

猜你喜欢